性侵男童电影(真实还原儿童被侵案)据统计,每5名儿童中就有一名儿童遭受过或大或小的侵害。犯罪者或陌生人、或周遭亲朋好友。80%的儿童性侵案例中,正义未得到伸张。
基于这一现象,电影创作者们一次又一次讲这一类故事搬上屏幕。
如2017年轰动国内电影界的《嘉年华》、2018年根据残酷真人真事而改编的《信笺故事》,以及今天要给大家的推荐的这部《不能说的游戏》。
该片在2018年戛纳电影节展映好评无数,并被提名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近期该片在国内出资源,在豆瓣评分高达8.1分。
据悉,《不能说的游戏》是根据导演安德丽·贝斯孔的亲身经历改编,自导自演自拍的处女作。画面温暖纯净,随处可见天蓝色治愈色彩。实则是一个描述「儿童被侵」的沉重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奥黛特的漂亮小女孩身上。8岁那年,她被父母最信任朋友伯特哄骗着玩了一个「洋娃娃换装」的游戏,要求把奥黛特当成洋娃娃一样穿衣打扮。
年龄使然,奥黛特并没有发现伯特眼中异样的情绪,欣然同意这个游戏,跟随着伯特一同走进洗手间。
在这个洗手间内,发生了一件奥黛特永远都不想再回忆起的事情。
奥黛特开始讨厌伯特。
拒绝在芭蕾舞训练班下课的时候和伯特一起回家,拒绝接受他的礼物。
反常的行为让母亲十分不解:“你态度好点,他总是送你礼物呢,你不是应该很开心吗?”
原生家庭环境使然,奥黛特不敢将伯特冒犯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
因为父母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根本就没有时间管她。更因为父母对她全然不信任,完全是站在朋友伯特这边…
《不能说的游戏》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压抑。看着小女孩固执想要拒绝伯特的眼神,观众不由自主开始心疼起来。只希望自己能穿进屏幕,抱抱眼前这个无助的小孩。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呈现成年奥黛特的糟糕生活,再向大家揭示这个糟糕生活状态产生的原因。
乱搞男女关系是因为年幼的时候被侵犯,干脆破罐子破摔伤害自己。嗑药是因为不想回忆起痛苦的过去,想在毒品药效中获得短暂的安宁。
被侵犯这件事情中,奥黛特是绝对的受害者。却受限于父母的不信任和伯特正直外表的保护色,迟迟无法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说的游戏》由此出发,呈现出被侵犯者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从而让观众产生一些反思。
点点非常讨厌故事中奥黛特的父母:生而不养,所有对女儿的关心都是基于表面,从未深入了解过女儿在想什么,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以奥黛特考上国立音乐学院这件事情来举例。学校在遥远的巴黎,奥黛特必须寄宿。身为父母,俩人不仅不帮年幼的奥黛特收拾行李,还责骂奥黛特不会自己做准备。要知道,那个时候离入学还有整整一周时间。压根就不着急。
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责骂还不算什么,最让观众感到愤怒的,是成年后奥黛特向父母倾诉「自己被侵犯事件」后父母的反应。
“不至于吧,伯特看起来不像是这样的人啊。”、“会不会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是你单方面的幻想?”、“你要对这件事情纠缠到什么时候,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不是把女儿的想法放在第一位,而是固执己见相信朋友。即使对朋友的人品产生了动摇,也是掩耳盗铃,不愿把这件事情公布于众,认为这会有损家庭的名声。最亲的亲人变成侵犯者同谋,还有比这更让人绝望的事情吗?
影片中有很多奥黛特跳舞的画面。
明明是明快优雅的芭蕾舞,却硬生生被她跳出撕裂的痛苦。受过的伤害在舞姿中呈现,让奥黛特得到外界超高赞美,实在是荒诞。
更讽刺的是,主角奥黛特的名字取材于著名芭蕾舞《白天鹅》,代表父母希望女儿像白天鹅一样纯白无暇的愿望。
现实却可笑到让人无奈:奥黛特所有伤害都源于父母对自己的漫不经心,却还要说,父母对自己抱有最大的关爱和希望。
影片最后,奥黛特决定和伯特对薄公堂。纵使父母不同意,她也鼓舞勇气,坚持为自己讨回公道。这一结局让观众稍微感到一些宽慰。
故事节奏很快,虽说是儿童被侵主题,但充满了荒诞幽默感,让观众一会哭,一会笑。
看完电影后点点真心希望,这样残酷的事情不要再次发生,同时也希望,世界像奥黛特一样的女孩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原文标题:性侵男童电影(真实还原儿童被侵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news/15491.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