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新。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湖北蕲州蕲水县一介布衣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了泥活字,象征着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他是世界上首个创造活字的人,400年后,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创造了木活字以及转轮排字盘。明代中叶,在江苏的南京、无锡以及苏州等地铜活字得到广泛应用。
毕昇
一、在宋以前,使用的是什么印刷技术?汉朝以前,用来记录、书写的材料是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到了汉朝初期,发明了纸张,后又经过蔡伦改进造纸术,书写从此轻便、经济多了,但是在抄写书籍方面,仍是一件费时耗力的事情,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直到东汉汉灵帝熹平时期(公元172-178年),摹印和拓印石碑方法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抄写工作的繁重。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直至唐朝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这才解决了大量书籍抄写费时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
将抄写工整的书稿粘贴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合,一一将笔划清晰可见的反体字显示出来。雕刻工人用刀具将版面上没有字迹的那一部分削掉,就成了字体向上凸出来的阳文。印刷时,首先将蘸好墨汁的刷子在雕板上刷一遍,接着,拿一张白纸覆盖在雕板上,然后拿一把新的刷子在白纸上轻轻地刷一遍,刷完后再把纸拿下来,这样就印刷好了一页字。如此反复下去,将书页装订成册,一本书籍就印刷成功了。
在活字印刷术还未创造时,宋朝在刊物印刷方面仍然使用前人发明的雕版印刷术。而且雕版印刷术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领域了。
二、活字印刷术什么是?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是古代一种印刷刊物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制定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接着对照要印刷的稿件把这些单字都挑选出来,然后将这些单字排列在字盘上,再往字盘上涂墨,将纸张覆盖在字盘上印刷,印完后再将这些字模拆下来,留着下次需要排印的时候再接着使用。
三、活字印刷术详细的操作流程1.制作泥活字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一支规格的胶泥坯,在泥坯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单字笔划突起的高度要跟铜钱边缘的厚度保持相同,然后用火将单个的单字烧硬,这样单个的胶泥活字就制成了。为了满足排版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每个单字都准备几个甚至几十个,因为在同一版内可能会有重复使用的情况。
为方便选取单字,需要将胶泥活字按照韵的分类方式,分别放在木格子里,并且贴上标签。
另外,如果遇到一些不常用的生僻字,而事前又没有准备的话,这就需要当场制作了。2.制作版型
对照要印刷的稿件,把胶泥活字一个一个的挑选出来,排好放进框内。一框排满就是一版,然后再用火烘烤排版,将药剂稍微熔化,然后用平板将排版上的字面压平整,等药剂冷却、凝固后,一个版型就制成了。
3.印刷
在制作好的版型上刷上墨,用纸张覆盖,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就将版型上的字印刷到纸张上了。为解决连续印刷问题,事前准备好两块铁板,一块做印刷用,另一块做排字用,两块交替使用,方便又迅捷。
4.事后工作:取下活字,下次备用
印刷完成以后,用火将药剂烤化,用手轻轻抖动铁板,这样活字就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将取下的活字按照原来分类存放的位置放好,留待下次印刷再用。
值得一说的是,毕昇还曾经尝试过用木材制成木活字来印刷,但由于木料的纹理疏密不匀,导致在上面刻字较困难,木活字一沾水后容易变形,并且木活字和药剂粘在一起分离不易等原因,故而没有采用木活字。
原文标题: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活字印刷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news/20722.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