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酒如命、无所事事的中年男人吴大秀在女儿三岁生日那天忽然被别人绑架。从此,就被监禁在暗无天日的私人牢房里15年。这15年间,他每天面对的只有一台电视机,每日三餐,也只有煎饺这一种食物。
直到他在新闻里获知自己妻子被杀,女儿不知所踪,而自己还被怀疑是凶手以后,头痛和复仇变成他活下去的动力。
复仇还是被复仇?出狱后的吴大秀,在一间日料店里结识了年轻的女孩美度,美度出于怜悯,将他带回了家里,并在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而重获自由的吴大秀则一心准备着实施他的报复计划。
然而,随着调查的进展,吴大秀渐渐地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被复仇的对象。真的复仇者是自己曾经的校友李佑真,复仇的真相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原来,当年他们在一所学校的时候,吴大秀无意间撞到李佑真和自己的姐姐的不伦行为后,他将这事传播出去,不堪舆论压迫的姐姐最后选择了跳河自尽。
在羞耻的呻吟声中,绝望的吴大秀彻底崩溃,为了不让女儿知道真相,他割掉自己的舌头,极尽所能地求饶忏悔。此时的李佑真也在最终完成这个复仇计划后自尽。
什么是“暴力美学”?《老男孩》这部续曲如暴风一般,充满了“火花四射的炙热”,将强烈的作者性和电影技巧发展到了极致,彻底呈现了一种肆意张狂的暴力美学风格。
“暴力美学’这个词,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总是出现在各种严肃的影评文章里面,但这个专业术语,仍然存在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疑惑。
借着《老男孩》这部极具强烈的作者性的高度风格化的电影,我们可以尝试找答案。实际上,暴力美学虽然起源于美国,但真正成成熟,却是因为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
随着香港导演吴宇森的“英雄系列”电影的诞生,“暴力美学”这个名词便在影评杂志上大量的涌现。
如果说,吴宇森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是浪漫唯美的暴力,“彰显兄弟情义”和“侠义情怀”给大家的是一种审视暴力的东方美学视角。
那么作为好莱坞的暴力美学的代表人物昆汀·塔伦蒂诺,他的暴力就充满了美式的黑色幽默,血腥爆浆的场面、仪式化的美学,同时带有强烈的解构荒诞的气质。
相反,在《老男孩》这个电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暴力是带有侵略性的病态和残忍,同时也彰显了华丽和野蛮。
违背人伦的爱,是丑陋还是崇高?活吞章鱼、铁钳拔牙、剪刀刺耳膜、自断舌头,似乎希望通过人们自虐的视觉效果来穿透观众心理界限,传递直击皮肤表层的真实痛感。
但是这些暴力并不只是血淋淋的堆砌,而是导演结合摄影、美术、配乐、运营多方位的精妙设计,呈现出的一种美感。与复仇故事形成一种强烈反差的华尔兹。
鸟瞰、鱼眼、静止镜头等无所不用其极的各种镜头调度,都让电影不止于在拍摄暴力,而更像是在拍摄暴力的艺术。
其中有20个演员登场,在一个狭长的一个走廊里面,吴大秀面对着大批看守,以1对19,杀出一条血路。
伴着高亢的西方的交响乐,挥舞着老虎钳,拳拳到肉。被夹住不断渗血的牙齿、血肉横飞的尸体。
在社会传统伦理观念的暴力下形成的扭曲畸形的内心世界,借用它的暴力来揭露社会的暴力,从此表达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以及对人性深处本能欲望的关注。
影片结尾,一身红衣的美度与被催眠忘记真相的吴大秀相拥在茫茫的白雪中,父亲是否真的被催眠已经不再重要,女儿有没有被告知真相不再重要。
朴赞郁保留了电影所有的社会道德评判,将最后的解说权力交给荧幕前的观众,你认为这是丑陋,那就是丑陋,你认为这是崇高,那这就是崇高。
总结朴赞郁保留了电影所有的社会道德评判,将最后的解说权力交给荧幕前的观众,你认为这是丑陋,那就是丑陋,你认为这是崇高,那这就是崇高。
原文标题:老男孩影评解析(韩国老男孩深度解析知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news/2110.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