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为什么楚国和吴国是头号对手
中央之国的形成[第55节]作者:温骏轩长篇连载,每周更新对于兴盛于江东平原核心地区(太湖平原)的吴国来说,它所受到的地缘压力要较那些中原诸侯少的多。首先对于沿海的诸侯国来说,东面的海洋是暂时可以忽略的。其实在东面那个岛国开始窥伺大陆之前,历代王朝基本都只会考虑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就春秋时期而言,能够得海防之利的并不仅仅是吴国,北方的齐国也海洋的受益者。而这两个「”海洋大国”虽然之间的距离并不算短,但由于二者之间并没有重量级的大国,因此在齐、吴两国都希望成就霸业时,冲突也就再说难免。只不过这一次并不象后世所经常看到的那样,北风压倒南风,主动发起进攻的是吴国(包括后来的越国)。至于其中的地缘背景,我们下一节会分析到。吴国北伐争霸示意图∨如果说北方的齐国由于距离的问题,暂时还难以与吴国发生冲突,那么南面的越国和西面的楚国就需要吴人随时提高警惕了。对于吴国来说,如果越人能够老老实实在呆在浙闽丘陵之中,或者仅仅满足于杭州湾南面的那一小条平原地带的话(也就是后来的宁绍平原),吴国人并不会介意这个来自山上的朋友呆在自己的后院。事实上吴王夫差在战胜越王勾践之后,所做的地缘上的变动就是让越国人退回到钱塘江以南。当然,这种轻敌的作法让吴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由于杭州湾的存在,如果双方愿意的话,的确可以相安无事。吴越地缘关系图∨对于吴王夫差来说,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即使是放在现在,宁绍平原所能提供的耕地也远比太湖平原小的多,更何况在春秋时期,宁绍平原的海岸线要比现在南向的多。因此吴国人有理由相信,越国人已经失去了战争潜力。在那个灭国不灭祀的年代,让勾践在会稽山下保留百里的土地祭祀祖先算得上是常规处理。更何况越人已经让人相信,他们所祭祀的祖先就是大禹,在华夏族已经确立了正统地位的年代,让开创了夏朝的大禹绝祀是要冒很大的道义风险的。关于吴越之间的博弈,还会有更详细的解读。对于吴人来说,越人是一个对手,但还算不上是最大的对手,他们真正的对手是来自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楚人。在吴国开始有实力登上春秋政治舞台,并成为主角的时候,楚人已经成功的跳出江汉平原,向东、北两个方向扩张。在北面,南阳盆地的汉阳诸姬,已经被楚人消灭的差不多了,即使是没有灭国的(如随国),也可以算是楚人的附庸了。在控制了南阳盆地之后,楚人已经开始穿过方城夏道,北进中原核心地区,直接参与中原争霸了。吴楚地缘关系图∨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在国家之间的地缘博弈中也有一条类似的定律,就是「”一个成功的国家前面,总会有一个倒霉蛋无奈的倒下”。在楚国北出南阳盆地之后,这个倒霉蛋是谁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那个曾经在春秋初年曾经红极一时的郑国注定要成为楚人争霸中原的牺牲品。不过在楚人的中原争霸过程中,包括郑国在内的所谓「”中原大国”已经退居二线了,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会是真正的对手。真正的对手是那些同样来自边缘地区的北方大国。基于楚人的北上路线,这个对手经常是与楚国处在同一经度的晋国。能够进入中原核心地区并成就一番霸业,当然是每一个诸侯国的梦想。不过对于身处长江中游的楚人来说,并不会甘于象那些嫡系出生的诸侯国一样,只是做一个「”奉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楚人所希望做到的是,与周王室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是基于周人的排斥。对于以华夏自居的周人来说,无论楚人再怎么努力,蛮夷的身份也无法改变。因此楚人早早的将周王室所施舍的那个专门赐给边缘民族的「”子”爵丢到九宵云外去了。如果楚人象秦始皇那样在思路上具有创造性的话,也许他们可以先想到将三皇五帝的尊号集于一身。只是在有实力横扫六合,并吞八荒之前,自封为王已经够让那些姬姓诸侯们震惊了。既然楚人已经决定独自挑战整个周王朝,那么仅凭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的地缘潜力,并不足以支持他们向周王室询问鼎的大小。对于这一点楚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在越过方城夏道北向扩张的同时,如何能够一统长江流域的各诸侯国,最终与黄河流域诸国形成对峙状态才是务实的想法。就楚国的位置来说,向西进攻巴国,进而控制整个四川盆地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案。只是要想从陆地上越过四川盆地边缘上的那些山地,比登天还难(不是我说的,是李白说的);既然陆地上的困难重重,那么顺着长江沿江而上则是另一个选择。在后世,四川盆地也正通过长江水路,与中下游地区进行沟通交流。问题对于楚人来说,要想逆流而上,进入四川盆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得选择了,楚人也许会倾力一试(就象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但如果有更好,更容易做到的选择,绝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做相对容易的事。除去了北方和西方,楚人还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首先就是向南越过长江,进入湘江流域。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此地理的阻隔,湘江地区只能是楚人的后花园。楚人在湖南境内并没有碰到真正的挑战。相比于湘江流域,江淮地区对于楚人的吸引力要大的多。一方面由于整个淮河两岸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大国。楚人在东出信阳通道之后,可以很容易的东向在淮河流域拓展自己的空间(特别是江淮流域)。只是江淮之间没有大国,并不代表整个长江一线都没有大国。当楚人东向扩张到长江那段标志性北向航道时,他们开始遇到了真正的麻烦了。在那里,有一个同样自封为「”王”的蛮夷国家在等待着楚人的到来。这个国家是谁,我不说大家也清楚,它就是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分析的「”吴”。对于同处长江中下游,又同样拥有独立的战略纵深的吴、楚二国来说,发生地缘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解读清楚双方之间的博弈,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那个出身在楚国,服务于吴国的春秋名人——伍子胥。关于伍子胥传奇的一生,以及他对吴、楚两国的影响,要放在明天写了。 先把图上上来:吴楚地缘结构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