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
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使用情况,明确业务活动中使用的数据类型、范围、数量及其通信,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使用的需求和各种约束条件,形成用户需求书。
需求分析是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逐步明确系统的用户需求,包括围绕这些数据的数据需求和业务处理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采用自顶向下、分步分解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并用数据流图(dfd)对分析结果进行图形化描述。
概念设计
描述用户所需的真实世界(可能是工厂、商场或学校等),并通过分类、聚合和汇总,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该反映现实世界中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信息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信息存储、查询和处理的要求。模型应以抽象形式表示,避免计算机上数据库的细节。以扩展实体(e-r模型)关系模型方法为例,第一步是定义实体及其属性、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实世界中各个部门所包含信息的约束,以便对每个部门使用的信息进行本地描述(在数据库中称为用户的本地视图)。第二步是将多个用户先前的局部视图集成到一个全局视图中,即用户想要描述的真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
逻辑设计
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适用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同时,需要为相应的应用领域生成各种逻辑模式。这个步骤的结果就是所谓的“逻辑数据库”。
物理设计
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以及其他物理设计措施,根据具体的计算机结构,选择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数据存储顺序和位逻辑),为特定的应用程序任务选择访问方法和访问路径。这个步骤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物理数据库”。
验证设计
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采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运行一些典型的应用任务,验证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一般来说,大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往往需要经历许多周期。当在设计的某个步骤中发现问题时,您可能需要回到前面进行修改。因此,在进行上述数据库设计时,应考虑将来修改设计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数据库设计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模式和外部模式,主要是关系模型的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存储结构和访问方式,如索引设计;
5。系统实现:组织数据存储,编写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维护。
基本步骤如下:
需求分析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5。数据库实现阶段
6。数据库运维阶段
er图函数:
e=实体实体r=关系
er图用于描述组织(单元)的概念模型,提供实体、属性和关系的表示方法。er图的基本元素是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是指客观的、可区分的事物,属性是指实体的每一个特征
最重要的三个步骤如下:
1。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2。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模式和外部模式,主要是关系模型的基本表和视图
3。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如索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