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ròu,如六切。
《说文解字》:胾(zì)肉。本义为切好的大块的肉。
甲骨文“肉”字就像是一块切好的肉。
金文上面多了斜线像肌肉的纹理,字形颇似“月”字。小篆,肌肉纹理更形象,字形仍然似“月”字。
隶变之后,“肉”字演变成为今文字形体,但是本来应与骨肉有关的字,如“胳
读音:jiān,古贤切。
《说文解字》:髆(bó)也从肉,象形,俗“肩”从户。此字始见于金文,本义是人的颈以下与臂相连的部分。
金文上方的“户”与门户无关,只是肩头的象形,下方的“月”的部分其实是“肉”字。小篆上方已经被讹写成了“户”字,但下方的“肉”基本承袭了金文“肉”的形体。
读音:hú,户孤切。
《说文解字》:牛□垂也。从肉古声。
意为牛颈下垂的肉,亦及动物下巴的垂肉。引申为胡须,此义后另加义符“髟”以作“鬍”。今简化仍用“胡”。
此字始见于撰文。
小篆由“古”、“肉”构成,只是隶变之后被讹写为“古”、“月”结构。“古”的本义是“古代”。自甲骨文始,形体一脉相承。
甲骨文“古”上从“十”,下从“口”。一口为一代,十口为十代,相继传承,历时长久,即事经许多代的人辗转流传,年代自必久远。因后来此字被借用,所以又加口形以示区别。但金文始,上方十字的圆点或短横被逐步拉长,形体一致,一直沿用至今。
您好!
感谢观赏、点赞、、转发!
我是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谢谢!
「篆字识读」往期图文:
《篆字识读26:喧、音、啼,篆字喧不可臆想杜撰,啼字篆文应为嗁》
《篆字识读25:甜、言、诉,甜言蜜语顺耳,但言多必失或招致割舌》
《篆字识读24:口、叫、舌,口要吃饭,还需呐喊,也要能容一切》
《篆字识读23:自、嗅、皇,自是一只鼻子,能辨别香臭也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