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降低货币购买力的现象。物价上涨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其中的出口导向型物价上涨。当一个国家的价格增长低于相对国家的价格增长时,出口的增加将导致货币危机。
物价上涨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上涨的比例。价格的标准指数是以某一时刻的价格为基础的。一段时间后,价格相对于标准时间的上涨程度就是价格上涨的比例,也就是价格上涨的指数。当物价出现上涨的时候就会推动这一指数的上涨。
价格指数是衡量某一市场商品价格变化的指标,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指标之一。当物价指数上涨时,说明这个市场存在物价上涨。相反,当物价指数下降时,说明市场存在通缩。价格指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当国家发布货币政策时,它是以价格指数为基础的。当价格指数出现异常变化或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时,国家会颁布法律或采取策略进行调整。关于价格的上涨之前讲解过股票连续上涨,原来都是一样的。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衡量物价上涨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提到的物价上涨指数指的是消费物价指数,比如cpi是108.6%,那么可以说物价上涨指数是8.6%。c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ppi是工业产品价格指数。最近两者的数据如下:
2021年3月份cpi和ppi增速均超过市场预期,物价指数变化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ppi指数增速明显高于cpi指数,3月份ppi增速比cpi高4个百分点,缺口明显高于上月。第二,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ipi)的增长明显高于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3月份ipi同比增长5.2%,比ppi高0.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上月。由于ppi增速大幅提升,价格指数明显分化,指数之间的剪刀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从宏观角度来看,由于ipi增长率高于ppi增长率,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其原材料以及零部件价格都出现了上涨,其涨幅超过了其产品价格涨幅;这时候企业的成本超过了其收入增长的速度,短时间内容利润就会出现非常大的限制。就行业而言,产品价格涉及石油、钢铁、铜、铝、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的企业利润压力相对较大,经营紧张。物价指数的上涨对产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利润产生了“再分配”效应。原材料价格上涨会降低工业制造的利润,增加上游原材料企业的利润。
价格变化主要受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从价格传导链来看,如果供给驱动价格上涨,ipi先涨,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制成品价格也上涨,带动ppi上涨。最后产品进入流通和消费环节,最终体现在cpi上,成本上涨通常是从上游传导到下游。如果是需求驱动的物价上涨,连锁传导过程就会逆转,cpi先上升,然后逐渐向上游扩散,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价格联动过程中,有些环节的调整比较滞后,比如有的企业签了长期订单,库存撤了之后原材料又补了,所以价格传递的调整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