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顶部的弦轴作用是(琵琶构造图文详解)
琵琶的构造比较复杂,它主要分为琴头(琶琶头)和琴身(龟盘)两部分。由琴头、琴颈、面板、背板(琴背)、弦轴(琴轸)、相、品、缚弦(复手)和琴弦等部件组成(见图)。
琵琶的最上端为琴头,琴身上端的狭长部分为琴颈,下面逐渐宽阔形成椭圆体的叫琴腹,琴腹由面板、背板粘合而成,琴背凸起形成共鸣箱。琴颈和面板上设有隔音位的相和品。四条琴弦的上端卷绕在弦轴上,下端系于复手上。腹腔内面、背板之间立有音柱,面板里面粘有音梁(横档)。琴头向后弯曲再斜向上方,有的还再弯向前下方,它的大小与琴身成一定比例,以使琵琶造型协调而美观。琴头起着安装弦轴、系挂琴弦和美化乐器的作用。头下部开有透底弦槽,俗称脑缝,槽壁钻有轴孔,用于插装四个弦轴。弦槽下方设有山口,它是有效弦长的上方起点,过去的四相琵琶,在山口与一相之间还有一块天牌,由两块材料分别制成,常会脱胶掉落,现在用一块材料制作,称为连天牌山口。弦经过山口的地方,刻有四条凹线,用以固定琴弦。琴头的装饰部分,明代以前多雕刻成风尾形或龙头形,清代出现圆如意头,新中国成立后出现方如意头、蝙蛹头、寿字或乐字形琴头。现在广为使用的方如意头饰,是1954年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张子锐先生设计的,它在琵琶和阮上同时采用,井沿用至今。
此外,还有在装饰花纹中嵌以翡翠或宝玉的。琴颈又称风颈,是琴身最细的部分,它上接弦槽和山口的下端,它是在背板上端狭长的板面上,正面粘以相、背面粘以风枕(又称凤凰台)而成。相又称金刚,用象牙或硬木制成,自上而下为第一相至第六相,相从端面看呈等边三角形,相的顶部为o.2厘米宽的狭长平面。风枕与发音毫无关系,为装饰性附件。面板又称腹面,在琴颈以下,是蒙于琴腹正面的薄木板,是琵琶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与音量大小、音色好坏有直接关系。它的上部和中部横胶着竹制的音品,自上而下为第一晶至第若干品,品从端面看呈梯形,品顶也为一条狭长的平面。按弦于某相或某品,即发出相应的音高。面板的下部设有缚弦,为一块长形木雕,现多用竹制,上刻花纹,在缚弦的上半部钻有四个等距穿弦孔,用以拴系琴弦,缚弦的下半部胶于面板上。出音孔(纳音)开在正对缚弦上半部的面板上,以前多为圆形,现在都为长方形。面板周缘与背板内、外子口相胶,板里与音梁相胶。背板正面的下部,挖出瓢形腹腔,以起共鸣弦音的作用。腹腔的上部狭而浅,下部宽而深,上音粱的中部下面立有一个音柱,下音梁在两个三分点上立有两个音柱,音柱上端与音粱的下面相胶,音柱下端胶于腹底上。琴弦使用丝弦、钢丝弦和尼龙缠钢丝弦三种。如今所用的子弦、中弦(二弦)、老弦和缠弦等名称,就是从丝弦而来的,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了尼龙缠钢绳琵琶弦,由于琵琶用弦的不同,对音色和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现在常用的琵琶为六相二十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