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背景条件
内忧外患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清末新政破产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两年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资产阶级发展1.阶级基础
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2.骨干力量
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革命活动宣传
革命组织、政党兴中会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汗、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结果: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四川省尤其强烈。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是由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的第一枪。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终于覆亡。
武昌起义暴露的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主动把权利让给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
2.一些省份的旧官僚和立宪派改头换面地维持旧政权;
3.掌权的革命党人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
说明: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基础并不牢固,内外都潜伏者深刻的危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时间:12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南京
国号:中华民国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资产阶级: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这个政权;
2.共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失败
袁世凯撺掇革命果实1.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2.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带领的北洋军阀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3.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再次革命第二次护法运动结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1919年五四运动,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革命意义和局限性1.历史意义
①思: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②变: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③清: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④帝: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范例,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⑤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①党: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②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③纲: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