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和李云迪(郎朗与李云迪比较研究)
在当代国际钢琴界,闪耀着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年纪轻轻,却荣获各种至上的荣耀;他们来自一个东方国度,却在西方古典音乐界引发一次次狂潮,赢来世界最顶级音乐家、评论家、媒体和唱片公司的青睐与赞誉。他们就是来自中国的郎朗和李云迪。
这两个同年出生的青年钢琴大师,在新世纪的开端为中国钢琴界甚至为亚洲钢琴界赢得至高荣誉,活跃在当今古典音乐界的最前沿,堪称“东方钢琴界的双子星座”。
这两个生于1982年的青年人,凭着天赋和勤奋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
一、郎朗、李云迪的成长轨迹
在进行分析和论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二人的基本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看一看郎朗的成长之路。我们可以将郎朗的成才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国内比赛、国际比赛、国际舞台。
郎朗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3岁时由父亲郎国任启蒙开始学习钢琴,并于1987年、1989年连续两次获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1991年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
年仅9岁的郎朗就出色地完成了其艺术人生的第一阶段:在国内比赛脱颖而出。接下来就是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1993年,年仅11岁的郎朗荣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1995年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
也就是说,郎朗在13岁的时候就奠定了成为国际钢琴大师的重要基础。之后便是从参赛选手到职业演奏家的转折与跨越。
1996年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格拉夫曼,这是郎朗从土生土长的中国琴童变成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的重要保证。
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戏剧性地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由著名指挥大师埃森巴赫指挥。演出获得巨大成功。3个月后,他与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
然后看一下李云迪的成长历程。李云迪原名李希熙,1982年10月7日出生于重庆。他4岁学手风琴,7岁转学钢琴,1994年以第一名考入四川音乐学院,1995年转读深圳艺术学校。
2001年,李云迪留学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师从欧洲最具声望之一的钢琴教育家阿里·瓦迪。2000年荣获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
自2000年夺得华沙肖邦钢琴大赛后,李云迪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当年只有18岁的他,打破了首奖连续空缺两届达15年的沉寂,夺得了金奖,同时还获得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
2001年李云迪签约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德国dg唱片公司,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签约该公司的中国钢琴家。
由上所述,他们两人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勤奋,解决了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的技术难关,并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完美表现征服了这个世界,创造了世界钢琴的奇迹,也成为中国钢琴界的骄傲。
从二人的成长经历来讲,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天赋,并且热爱钢琴艺术,学习非常勤奋。由于他们都出身于一般家庭,所以无论是他们的家人还是他们自身,都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辛苦和汗水。
而从他们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们走的几乎都是“在国内学习—参加国内钢琴比赛并荣获大奖—到国外深造—参加国际钢琴大赛并荣获大奖—签约著名唱片公司或者成为职业演奏家,并与著名指挥家和国际知名乐团合作”的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通过国际比赛崭露头角后,郎朗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而李云迪选择了继续深造。
二、二人的个性与演奏风格
一个演奏家的个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的舞台表演。这一点在郎朗、李云迪身上非常明显。我们可以清晰地回忆起郎朗充满阳光的笑脸和高高昂起的头,扭动的身体,还有他那具有魔力的双手。而李云迪则表现得非常平静和沉稳。他没有夸张的表情、多余的动作和手势。仅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郎朗的个性外向、张扬,而李云迪的个性内敛、沉稳。表现个性还包括他们的言论和他们在成名之后对艺术的态度。
从他们成名后的各种访谈录来看,郎朗更善于表现自己和包装、推销自己,更关注自身对外界的影响以及与观众、媒体的互动;而李云迪则似乎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丝毫没有“浪漫主义大师接班人”的架势和神态,总是一副矜持、谦虚的姿态。
一个人的个性直接影响到他的艺术风格。郎朗张扬、率真的个性表现在钢琴演奏上就是热情、夸张,富于舞台感染力;而李云迪内敛、沉稳的个性使得他的钢琴演奏更加细腻、沉静,富于内涵。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两位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和肖邦。郎朗夸张、张扬的表演风格和喜欢炫技的特点简直就是李斯特年轻时代的翻版,而李云迪那种内敛、细腻、内在的热情和一种淡淡的忧郁,尤其是对肖邦作品的演绎,使人们惊呼“肖邦再世”。
不管是张扬还是内敛,热烈还是细腻,阳光还是忧郁,他们的钢琴魔力正在征服着更多的人们。
三、艺术观念与个人发展模式的差异
如果说李云迪是依靠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来征服观众的话,郎朗则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征服世界的。
郎朗的定位是职业演奏家,他的目标似乎是成为音乐明星甚至娱乐明星;
而李云迪的定位则是音乐家,他的目标是将完美的音乐留给世人。尽管两人都是通过演绎古典音乐获奖成名的,但对古典音乐的发展的看法却并不一致。
郎朗曾经表示只要能推进古典音乐并不太在乎商业化,李云迪则有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商业化是对古典音乐的推广,但是他们无法保证推广给大众的是最好的古典音乐。
目前古典音乐家被包装得越来越商业化,有的是个人意愿,有的是唱片公司的计划,但我个人比较反感,刚开始还有些兴奋,到后来就能不出席就不出席商业活动,能不接受就不接受采访。我推崇那种天才音乐家,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认可注意,在他死后200年,成为民众热爱的音乐家。”
正是由于观念的差别,才产生了二人在发展模式上的差别。在奠定了在世界钢琴界的地位之后,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郎朗签约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也就是将自己的艺术或技术商业化传播的道路,开始了一个当代演奏家的典型的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演出经济的根本就是传播,它主要依赖传播平台和传播率。为此,郎朗的经纪团队为其制作了多元化、立体化、系统化的传播方案。首先,频繁地举办音乐会,增加观众和人气。
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郎朗一年的演出场次可达150场之多,而且是全世界赶场。这既为他创造了数以千计的观众和追随者,聚集了人气,也增加了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把握和创造机会,频繁出席和参与大型活动。近年来央视直播的大型活动总是能见到郎朗的身影,甚至有机会与胡锦涛同志共同亮相;他还经常作为“中国符号”参与大量国际文化、社交活动,频繁亮相于世界各国的舞台和媒体之上,成为曝光频率最高的演奏家。
再次,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宣传和炒作。郎朗身后的团队非常擅于包装造势,他们敢于早早亮出“国际钢琴大师”的旗号,并在全世界进行积极宣传。很多国际顶级媒体如美国cbs电视台新闻60分钟、popshow、英国bbc等多次专题报道郎朗,这让郎朗身上笼罩着“国际钢琴大师”的光环。
除此之外,郎朗父亲的宣传和炒作也是让郎朗更加出名的重要因素。与国际化的媒体宣传相比,被称为“当代孟母”的郎朗之父郎国任对儿子郎朗的宣传更能吸引和感染中国观众。
自郎朗成名以来,郎国任就频繁出现于各大媒体,并自开博客,披露郎朗成长之路的每一个细节和其中的酸甜苦辣,让这位“钢琴神童”的经历更具传奇色彩,也更具亲和力。
而他“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郎朗”之类的狂言豪语更是让其成为娱乐媒体的焦点。此外,郎朗还承接各种广告与代言,如奥迪汽车、索尼电器、万宝龙、杰尼亚服装、雅培奶粉、招商银行、阿迪达斯运动鞋等等。这些广告不仅为他带来巨额收入,广告的全球播放更扩大了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李云迪则选择了继续深造,他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音乐家运作方式,比如举办音乐会、录制光碟等。
两者相比,李云迪似乎更加钟情于唱片的录制。因为唱片的录制环境能让一个钢琴家更加沉静和投入,能够将音乐表现得更加完美。
尽管李云迪的唱片创造了很多销售奇迹,他的音乐会也创造了很多票房神话,但他始终将学习和深造作为核心任务,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挤出充分的时间学习和保证音乐会的质量,李云迪尽可能少的举办音乐会。与此同时,他也辞去了很多名利双收的机会。
即使是接拍广告,也是因为剧本比较有新鲜感,比较古典,不那么商业化。
更重要的是,他是希望通过广告来促使更多的人去欣赏古典音乐。与朗朗的高调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和重大活动中不同,李云迪很少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自我展现,也不热衷于参加能够为其带来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仪式活动,而是更喜欢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尽到一个音乐家的文化责任,比如作为深圳的形象大使,参加义演活动和公益事业等。
总的来说,郎朗更具备商业价值和商人气质,而李云迪更具备艺术潜力和人文气质。我们无法判定孰是孰非。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讲,郎朗是非常成功的,它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其带来巨额的财富,也获得了无上的名声,甚至被称为“钢琴大师”。
但从艺术发展上讲,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对郎朗的发展未必有利。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核心是将艺术转变为商业价值,它的第一目的是创造利润。
观众的趣味与舞台演出的要求必然与音乐作品自身的内涵、风格产生一定的矛盾。当这种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统一或者化解的时候,艺术理想可能会让位于现实需要,“将演出作为练习、将舞台表演取代艺术表现”的现状很有可能会伤害到一个青年演奏家的艺术生命,或者会阻碍一个青年演奏家成为艺术大师的跨越。
相反,李云迪的选择虽然保守,却很明智。从李云迪的几张唱片来看,他的艺术视野不断开阔,他的艺术理解也更加深刻和成熟。这就预示着李云迪的艺术之路将会走得更高、更远。
四、二人的社会影响与未来之路
两人不同的个性与演奏风格,加上不同的发展模式,必然造成不同的社会影响力。强大的商业运作和频繁的音乐活动让郎朗在全世界获得极大的声誉和影响力。这使他成为中国钢琴乃至中国古典音乐的一面旗帜。
另外,郎朗张扬的个性和充满阳光的笑脸让人们从郎朗身上看到另一种姿态的中国,这与日益强大的中国亟需向世界传递的信号无比契合。
因此,无论是在国际舞台上还是国内舞台上,无论是政治会议还是商贸活动,郎朗总是被人赋予“中国符号”的标号而频繁露面。
李云迪则不然,尽管他在古典音乐领域的实力、地位及其在公益活动方面的贡献都毋庸置疑,但无论是从商业潜力、个人品牌价值,还是社会影响尤其是政界的影响力,都难以和郎朗相提并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郎朗的音乐比李云迪的音乐更加出色,而只能说郎朗在自身品牌的经营和产业化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对于人们赋予“钢琴大师”的称号,笔者个人认为纯属炒作,或者是这个“大师”频出、“美女”如云的文化浮躁时代的玩笑。如果说郎朗是一颗闪耀在当代古典音乐乐坛的明星甚至巨星,还算是客观的。
因为对于一个演奏家来讲,年轻时代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要成为真正的大师,不仅仅需要技术、心智上的成熟,更需要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执着与思考,以及走向成熟和跨越时所需要的安静。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郎朗还是李云迪,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障碍和门槛需要跨越。如果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或者期待的话,笔者认为郎朗或许需要一些安静和沉稳,而李云迪则需要在学习和演奏中提炼出自己最具特色的个性,并将之完善成一种风格。不管怎样,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亿万音乐爱好者、学习者的榜样。
期待他们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成为真正的钢琴演奏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