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非我族类其心必诛图片

非我族类其心必诛图片

非我族类其心必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来龙去脉)

非我族类其心必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来龙去脉)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

有人问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呢?

于是我今天就翻了翻历史书,把这8个字的来历和不同时期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其实这八个字在历史上可以分为四重不同的外延和内涵。下面就听以史为鉴墨上桑给大家掰扯掰扯。

非我族类其心必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来龙去脉)

楚晋争霸

其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八个字最早是出自《左传》鲁成公,最早的意思是说楚国和鲁国的国君不同姓,形容不是同姓人,不是一条心。

当年鲁国国君鲁成公跑到晋国去访问,结果在晋国感觉不受重视,鲁成公觉得很没面子,回国后就跟大臣季文子商量跟晋国断绝关系,去投靠另外一个大国楚国。

季文子一听,赶紧对鲁成公说:“这种事情没法干啊。晋国虽然不是好东西,但是我们也不能随便就背叛晋国。晋国是大国,目前在诸侯中号召力很高,而且君臣和睦,最主要的是晋国离鲁国很近。”(潜台词就是要是背叛晋国,晋军马上就打上门来了。)

紧接着,季文子拿出古书中的话来劝鲁成公,季文子说:“在古书《史佚之志》中记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国虽然是大国,但是毕竟不是姬姓的后代(晋国、鲁国都是周朝姬姓的后代),他怎么可能亲近鲁国呢?”

于是鲁成公才放弃。

看,这个概念其实非常狭窄。意思是我和他不是同姓,不是同族,他自然不向着我们说话了。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后来,随着大一统政权的诞生,齐楚燕韩赵魏秦都被统一了。

没有七国的概念,楚国人也变成了汉朝人,这8个字再说楚国就不适用了。于是文人开始引申,认为中原地区的人民是一个整体,而游牧民族和我们不是一个族类,不是一条心。

在汉朝,汉朝人民说“非我族类”一般就是形容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

在唐朝,唐朝人民说“非我族类”一般就是形容突厥;

唐代魏征给唐太宗提建议的时候说:突厥人面兽心,非我族类,……

在宋朝,唐朝人民说“非我族类”一般就是形容辽、西夏、金、蒙;

在元朝,一般就不这么说了,蒙古骑兵都打到多瑙河,谁敢这么说统治者,肯定活得不耐烦了。

郑和下西洋

再后来,元明清时期,大一统政权差不多扩张到了极限。而且元、清两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这时候说“非我族类”肯定不合适了。

明朝时期封闭海疆,闭关锁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我都派郑和率领船队出去看了一大圈,发现整个世界就我最大。既然我是天朝上国了,我干嘛要去穷乡僻壤呢?还不如把这些过来占我便宜的人(比如倭寇之类)全给挡在外面得了。

恰好当时神马荷兰人、葡萄牙人人坐船开炮打了进来,于是明清时期的人就把这四个字引申到了西洋人身上。认为这些红毛、红夷和我们不是一个族类,不是一条心。

于是明代以“非我族类,终为祸阶”为借口封闭海疆;

荷兰人投降郑成功

明代晚期和清代还好一点,毕竟和西洋来的“红毛”人打过两仗了,但是在当时的认知中,极少有人知道占据台湾的是荷兰人,占据澳门的是葡萄牙人……当然也有人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反正一律统称为红毛人……

清朝觉得海边的破岛,没人也没钱,打虽然能打赢,但也挺费钱的,还不如不要了。于是清朝也差不多以“夷性无常,非我族类”的理由封闭海疆。

再再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天朝上国”终于明白了“红夷”也要分好几个国家,于是这个时候再说“非我族类”就是以国家为单位了。意思是不是一个国家,和我不是一条心。

八国联军

晚晴的时候,国力衰弱,列强纷纷通过武力打开国门,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在文章里开始反思,在《晚清文选》、《海国图志》等书中,一些人强调大家要同心同德,共克艰难……这时候的“非我族类”明确就是指列强了。

有趣的是,在一些晚清的著作中,把基督教传教士和信基督教者也列为了“非我族类”的范围里面。

在《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中记载当时官府如何惩罚信教者,对于传教士一般是驱逐出境,对于发展的国内教徒都处于严刑,甚至还有斩首、凌迟的记载。

三、对夷犯教徒的处理况近奉功令海禁甚严,安容非我族类,实逼处此

上面这几点,可以说就是“非我族类”的发展史。

这四个字从形容同姓氏族到形容民族,再到形容国家、宗教……在不同的时间段,这四个字表述的概念都是不同的。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四个字,还是由于交通、信息的不发达,导致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沟通极少,只能按照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也就是《三体》中非常经典的“怀疑链”。

但是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中国人已经遍布全球,中国国内的国际化大都市也不是一个两个了。随着文化、文明、国家的交流,“非我族类”这种论调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一般说这个的人不是别有心思,就是真的需要多看书了。

另外:我觉得“非我族类”这四个字不会消亡的,下次大规模使用恐怕是用到外星人身上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蓝氏评测网 孜孜优选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