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军长(最牛军长梁兴初)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在第二次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彭德怀元帅亲自在嘉奖电上签署“三十八军万岁”。由此,三十八军获得了中国军事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万岁军”称号。梁兴初也因此被称为“万岁军”军长。
打不出三十八军的威风来,
我就不是梁兴初!
1950年10月19日,梁兴初率部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彭德怀在第一次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表扬三十八军是能打大胜仗的老部队,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击战役前曾八次给三十八军下达作战任务,对其寄予厚望。然而,三十八军在第一次反击战役中却因情报失误而延误了战机,赴朝首战便出师不利。
梁兴初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部署,第三十八军的任务是奔袭西川地区,配合三十九军、四十军打击西线敌人。梁兴初对几位军领导说:“这是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好。”研究决定,由一一三师担任主攻,一一二师到熙川以东,切断敌人退路。但当时各师都在行军途中,无法打电话和发电报,所以只能靠参谋人员到各师传达命令。正当各路部队全速前进之时,一一二师向离熙川尚远的军部报告,发现熙川地区有千余人的美军“黑人团”。因为“黑人团”装备好、火力强,所以,梁兴初决定谨慎行事,一面将“黑人团”的情报上报给志愿军司令部,一面调整战斗部署,等待后续部队赶上来,以求全歼熙川之敌。
等到第二天黎明时,一一二师向熙川发起总攻,敌人却早已悄悄向南撤离,除了几十名外围俘敌,根本没有什么“黑人团”。因情报失误,三十八军延误了二十四小时才到达指定位置,错失了歼敌良机,军长梁兴初和其他领导都懊悔不已。此时,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电令,要求三十八军迅速占领阶川、军隅里,隔断敌人的南北联系。三十八军三三五团的勇士们在缺粮少弹、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在阶川和军隅里之间的飞虎山上架起了机枪阵地,坚守了五昼夜,将南逃之敌死死地卡在了飞虎山以北。虽然顺利完成了守备飞虎山、掩护全军后撤的艰巨任务,但梁兴初自认为还没有完全达到战役要求。
首战失利,梁兴初和三十八军在总结会上被彭德怀严厉批评。梁兴初心里很难受,但并没有泄气,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对前来劝慰他的人说:“我梁兴初是打铁出身,三十八军也不是纸糊的!下一仗打不出三十八军的威风来,我就不是梁兴初!”
梁兴初(右二)
1951年11月下旬,为粉碎美军的“圣诞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于东西两线集结兵力发起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司令部将西线任务交给了梁兴初和三十八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对梁兴初说道:“你们军先打德川,整个战役从你们这里开刀,拿下德川非常重要!毛主席曾多次电示,要把在西线迂回的任务交给三十八军。彭老总相信三十八军能打好,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德川你们一定要打下来!”为保险起见,志愿军准备派第四十二军一个师过来助战,却被梁兴初断然拒绝。
他对前来传达彭德怀司令员这个意见的韩先楚副司令讲道:“打德川我们包了!”“让四十二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此时,正好彭德怀打电话前来询问情况,韩先楚便向彭德怀司令员报告了梁兴初的决心。彭德怀说道:“梁兴初的口气不小嘛,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他的声音很大,大家都听到了。梁兴初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军中无戏言!保证完成总部交给的作战任务。”
炸毁大同江武陵桥,聚歼伪第七师
为切断德川一带敌军的退路,梁兴初决定在战役发动前先派一支队伍从德川、宁远中间插过去,在了解沿途地形和敌情的同时插入德川以南的武陵里,炸毁大同江上的武陵公路大桥,阻击敌人南逃北援。任务下达给了三十八军侦察科长张魁引,并要求他务必于11月26日早上8点前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当时,进犯德川的敌军步调并不一致,以美军为主的西、中路部队行进速度很快,而以南朝鲜军队为主的东路部队却是龟速前行,因此它们之间有较远距离,相互支援会有较大难度。梁兴初抓住了这一要害,决定这样攻打德川:先遣部队插入敌后,打探虚实,断敌退路;一一三师由南发起进攻;一一二师由西发起进攻;一一四师则从正面发起进攻。以我军三个师对联军部队一个师,三管齐下,一招毙命。
总攻时间拟定在11月25日傍晚,一旦发起总攻,被三路夹击的南朝鲜士兵势必向南逃跑,而只有将武陵桥炸毁才能确保这次总攻的全面胜利。因此,梁兴初命令,张魁印炸毁武陵桥的时间必须与攻打德川的时间保持一致,务必在南朝鲜士兵到达武陵桥之前炸毁大桥。
时间紧,任务重。梁兴初非常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炸毁武陵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对张魁印提出了最低要求:“有伤亡也要过去!实在过不去,也要打一下,抓一个俘虏回来!”张魁引当即带领一支三百余人的精干小分队携带着电台、炸药、地图、指北针和充足的手榴弹连夜疾行。这支先遣分队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前行,克服了重重阻碍,终于及时到达预定地点,成功地将武陵桥炸成两段,堵住了敌人的退路。
梁兴初得知后高兴地说:“你们小部队起了大作用,我代表军党委,感谢你们。”彭总得到报告后称赞道:“这个三十八军还是很厉害嘛,奇袭武陵桥这一着棋妙不可言。”随后,梁兴初命令第三十八军主力立即兵分三路出击,占领德川周围的全部高地,将伪第七师五千余人包围在一个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狭小河谷地带之内。
志愿军战士们全线出击后激战七小时,全歼伪七师师部及所属第五、第八联队,缴获了大量枪、炮和汽车,并生俘美军顾问团上校团长和数名顾问。
第三十八军孤军深入敌后,布局周密,战斗亦打得干脆利落,这让彭德怀司令员连声夸赞:“三十八军打得好!打得好!”毛泽东也专门发来了“祝贺你们歼灭伪二军团主力的大胜利”的电报。梁兴初没想到毛主席用“大胜利”来评价德川之战,又惊又喜,立即将喜讯传达给各师。
血战三所里,重创美骑兵第一师
德川之战后,志愿军司令部急令部队前往三所里。部队因被阻而一时无法赶到,转由三十八军派出部队担任插向战略重地三所里的重任。三所里虽只是一个小村镇,但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敌人北进南逃的必经之地。担任此任务的三十八军一一三师要到达三所里,行程七十多公里,沿途多是敌占区,主要对手是在美国享有“开国元勋师”称号的美军骑兵第一师及其他北援之敌,局势十分危险。长途奔袭险关重重,能否成功占领三所里是第二次战役成败的关键。
1950年11月28-30日阻击战示意图
抢战很艰巨,而后对抗装备精良的敌人并阻断其退路则更是难上加难,但若任务失败,我军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一炬。梁兴初决定,让一一三师首先抢占必经的嘎日岭。当第一一四师赶到距嘎日岭两公里的地方时,敌人依靠机械化优势抢占了嘎日岭主峰,并由土耳其军一个加强连守卫。
根据情况变化,梁兴初果断派出突袭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索地全歼了敌人,占领了嘎日岭主峰。第一一二师也成功击退了企图东援德川的美军骑兵第一师的两个营。与此同时,负责关键穿插任务的第一一三师正迅速向三所里迂回前进。经过一夜急行军,到天亮时已走出一百多里,距离目的地只有三十里了。正在这时,几十架美国飞机发现了他们。
面对紧迫敌情,一一三师副师长刘海清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命令大家去掉伪装,大摇大摆地继续前进。敌人果然被迷惑住了,以为是从德川溃逃下来的伪军,低空转了几圈就飞走了。大家见飞机离开,情绪更加高涨,加快脚步,终于先敌五分钟到达三所里。得知这一消息,彭德怀十分兴奋地说:“好!告诉他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重机枪阵地
敌人不甘心失败,企图夺回三所里。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第三十八军将士在军长梁兴初的指挥下与敌展开殊死搏斗。其中松骨峰战斗进行得尤为惨烈,一个连打得只剩下了七个人。第三十八军承受了巨大的战场压力,独自顶住了南逃美军三个师的进攻,又击退了北援的美骑兵第一师和土耳其旅,使南北之敌最近处只相距一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
志愿军后援部队赶到,整个地区变成了巨大的肉搏战场,美军大部队最后不得不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下场。三十八军和其他三个军一起,经过八个昼夜的围歼战,给敌军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军骑兵第一师,歼灭伪军第七、第八两个师和土耳其旅的大部,毙、伤、俘敌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彭德怀盛赞“三十八军万岁”
在第二次战役中,三十八军不仅堵住了南逃溃敌,而且对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展开了围歼战。在敌我力量悬殊较大的激战中,三十八军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勇猛无比的气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打出了军威、国威。
当战报传到志愿军司令部时,彭德怀司令员大喜,脱口而出:“我们的战士太好了!太好了!”其他几位副司令员也纷纷赞扬:“这次西线大量歼敌,三十八军可是起了关键作用!”“上次他们没打好,受了老总的批评,这次憋足了劲儿,要打出个样子来。这支部队是老部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激动不已的彭德怀大声宣布:“我们要通令嘉奖他们!”并立即坐下来亲笔写嘉奖令:“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写完后,彭德怀让洪学智、邓华等看过,都说“可以”。当参谋正准备拿去发电时,彭德怀又把电报要回来,稍加思索,挥笔在后面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万岁”是一个特殊的词汇,被用在一支部队上,这在解放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几位副司令员对这个“万岁”的称呼提出了异议:“这样写不好吧?赞扬的词汇很多,能不能换一个?”但是彭德怀坚持说:“打得好,就是万岁嘛!发了吧,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彭德怀亲自起草的嘉奖令
当写有“三十八军万岁”的嘉奖令送到梁兴初手上时,这位久经沙场的硬汉子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很快,三十八军辉煌的战绩和感人的事迹通过记者、作家之手传到国内,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三十八军是“万岁军”,梁兴初是“万岁军”军长。
作为共和国的一代名将,梁兴初可谓是“铁打的金刚、勇猛的虎”。他一生驰骋疆场,经历大大小小战斗数百次,多次遭遇险情,九死一生。身体多处落下残疾,直到去世时,颈下和前胸还有四块弹皮没有取出。
仅在朝鲜战场上就有三次险些丧命:一次是刚要骑马出发,敌军炮弹从天而降炸死了他骑的大青马;第二次是炮弹落到指挥所院里,弹皮破门而入,险些插入他的肩头;最险的一次是他在指挥所里看地图,电话铃响刚去接,一发炮弹炸在地图前,前后仅差几秒钟。为了军长的安全,战士们强烈要求军指挥所后移,梁兴初坚定地说,“我一步不撤,看谁敢后撤一步!”这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缩影,也是“万岁军”军长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