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20岁在古代是什么年华

20岁在古代是什么年华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代年龄称谓女子)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

优质回答

北宫婴儿豆蔻华华 黄口孺子 金童玉女 驹齿未落 龙驹风雏彪形大汉 惨绿少年 春秋鼎盛 虎背熊腰半截入土 风烛残年 鹤发鸡皮 庞眉皓发 七老八十

豆蔻年华!

陌上桑~南朝乐府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代年龄称谓女子)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古人有哪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优质回答

朋友们已经介绍了不少,我这再稍作一点补充。

所谓古人的“年龄的称谓”,其中大多是典故化或者使用了“割裂”这个修辞后所产生的“代名词”。所谓“割裂”,跟歇后语很像,意思是一句话中出现了两个词,用a来指代b。比如“三十而立”,用“而立”指代“三十”,而其实“而立”不是一个规则的词。

下面分别介绍补充:

孩提,出自《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所以,孩提就指二三岁。

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总,是束发的意思。《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总角作为年龄的代称,一般是说儿童这个时期。不过古人也有大龄儿童扎这个小辫的,比如《陈书·韩子高传》就说他:“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翻译过来就是,子高十六岁了还扎着冲天小辫,长得像个好看的小姐姐。

笄年,就是女子及笄的年龄。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成人礼“笄礼”,这个说法来自《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弱冠(弱岁),来自古人男子的成人礼冠礼,指二十岁。说法来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而立、不惑、知命(知天命)以上几个,都非常著名,均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古稀(古希)作为70岁的代称,来自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希是稀的古字,所以乾隆有几个印章,就写作“古希天子”。

喜寿、米寿、白寿、茶寿几个,也可以算作一类,都是拆字游戏。喜字草书像七十七,所以是77岁。米可以拆成八十八,所以指88岁。白是百少一笔,所以是99岁。茶字可以拆成艹+八十八,加起来指108岁。

杖朝(zhang4,chao2)、耄耋(mao4,die2),是七十多到九十多岁的泛指,没有那么精确。前者出自《禮記·王制》:“八十杖於朝。”意思是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是古时候尊老的体现。

后面这个,古书解释很繁杂,随意看看就好,比如:

《诗?大雅?板》:“匪我言耄。”毛传:“八十曰耄。”

《诗?大雅?抑》:“借曰未知,亦聿既耄。”毛传:“耄,老也。”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左传?隐公四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杜预注:“八十曰耄。称国小已老。”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耄,食非肉不饱,衣非帛不暖。”

《诗?秦风?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期颐(ji1,yi2)指100岁,来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字面上翻译一下就是,期是指望的意思,颐是养活的意思。是说活到100岁了,吃穿都不能自理,得指望后人养活。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

刚出生的婴儿叫赤子,

未满周岁的婴儿叫襁褓,

二三岁的幼儿叫孩提,

七八岁的儿童叫龆龀,

八九岁的儿童叫垂髫,

十岁的儿童叫幼学,

八九岁到十三岁的孩子叫总角,

十三四岁的女孩叫豆蔻,

十五岁的女孩叫及笄,

男孩十五岁叫束发,

女子十六岁叫破瓜,

男子二十岁叫弱冠,

男子三十岁叫而立,

四十岁叫不惑,

五十岁叫知命,

六十岁叫耳顺,

七十岁叫古稀,

七十到八十岁叫耋,

八十到九十岁叫耄,

100岁叫期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jpg”/>


湖南特产之家 悦越优选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