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苗族的服饰特点简写

苗族的服饰特点简写

苗族的服饰特点(五彩斑斓的苗族服饰)

苗族的服饰特点(五彩斑斓的苗族服饰)

素苗的盛装头饰。

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区域特征明显。苗族服饰以其精湛的工艺、绚丽的色彩、繁多的款式、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其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

“蒙正”苗族的背扇。

苗族的服饰特点(五彩斑斓的苗族服饰)

由于历史的久远,苗族服饰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的脚花鞋,现在已经很少穿了。

大花苗的服饰。

“大花苗”的服饰特点是以麻布为主要衣料,服装色调较浅,普遍使用蜡染工艺。“大花苗”女装为无领对襟麻布短衣,外披大花披肩,后缀一带红缨的彩色挑花方块领披,着白地蓝花蜡染麻布百褶中长裙。男装一般为对襟麻布长衫,前短后长,无领无扣,衣袖肥大,袖口以蜡染为饰,袖臂各缀一幅毛麻混织的大格花纹,另披毛麻混织的大披肩,缠白色头巾。

“大花苗”的衣与袖是分离的,着装时将对襟衣披搭在肩上,套上衣袖,再用带子从腰上系牢,凸现出古袍服的悠悠韵味。“大花苗”妇女平时头上梳着高耸入云的圆锥形发髻,发髻内置竹篾编成的衬架,据说逃亡时可装粮种入内,以保苗民在新迁之地的生生不息。

“大花苗”有着用纹饰图案记述历史的传统,其服饰似史诗般处处描绘出远古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纹样一个故事。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黑石头寨苗族服饰。女子将弯月型红木梳梳角斜朝前上插于头顶,头发缠绕梳角两端,用细绳捆牢,再缠绕2米长的银链罩住头发,最后用银簪固定。盛装上衣称上骄衣,喜事或者重要节日时穿戴,布料为缎子和彩色蜡染布两种。衣领前后摆,衣袖全部饰满花纹。下着裤,外套挑花青布裙,系边缘有蜡染花草纹图案的白布围腰。

贵州省安顺市汪家山村的苗族女性服饰。

女子上穿大领无扣对襟衣,衣领、衣襟处都刺绣花块,衣袖自袖笼起至袖口依次用4道绣花方带拼镶,左右对称。下着青布百褶裙,裙脚绣花或花带修饰,裙前系挑花围腰,纹饰多种多样,裙后系至少7条挑花围腰,层层叠露,脚缠挑花带绑腿(目前一般很少用),后背有一块四方形挑花背案,脚花鞋(少穿)。

贵州少数民族劳动妇女重要的生活用品“背扇”。

“背扇”是用以背负孩子的“襁褓”,俗称“背儿带”,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法有刺绣、挑花、蜡染、织锦、布贴等。由于贵州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背扇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背扇艺术,生动地体现了永恒而无私的母爱,是广大少数民族妇女智慧的结晶。

贵州省安顺市长树角村苗族女性服饰。

女子梳独辫裹在架板上,呈弓形,插银簪固定后用绣花青布头帕裹成蓝状,两侧露挑花块。上穿青布长袖右衽衣领短衣,衣袖用蓝、红、白布拼接而成,衣襟边缘和衣衩处饰有刺绣图案。下着蜡染鱼鳞纹长裙,裙前系青布围腰。对龙崇拜,在服饰中经常较多的龙纹和鱼鳞纹图案。

贞丰苗族女性服饰。

贞丰苗族从黔东南迁徙而来,其苗族妇女服饰一直保留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女性服饰鲜明的色彩,古老的服装样式保留至今。贞丰苗族银饰式样多,具有优良的传统,是苗族妇女必须的装饰品,由专门的匠人制作,独具民族风格。项圈、头簪、凸凹零星连结链,手镯和项圈有空心的银饰种类有:戒指、手镯、银链、银片、银花、耳环、,实心的,圆柱的,空心的手镯或项圈制作非常讲究,往往以圈身作空心的龙身,然后雕通,现出龙鳞或“二龙抢宝”等图案。耳戴大银耳环,右发髻戴银插头片,胸挂银项圈5个,手戴银手圈,显得美丽动人。

贞丰苗族女性服饰细节展示。

贞丰苗族衣袖、胸围和后衣上的图案和花边,边沿分别镶嵌红、绿、黄等绸缎条作装饰,其中蓝绸锻所占面积较宽。绣有龙凤、犀牛及几何图案的衣片、衣袖和胸围等衬于深青色棉布上,桃花、绣花图案一般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结,原本普通的衣料这就变得灵动耀眼。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一带的苗族服饰。

女子用竹片2块,两端绑扎尖角木梳,左端置于头顶绾发于上,头发向右边呈弧形饶竹片垂及肩,两端露出木角。上穿大领对襟无扣长衫,多用红色花或红、绿、黑色绸缎镶拼,肩背部缀菱形几何纹挑花块,衣襟袖口缀有小条花蝶纹挑花块。下着无褶裙,裙衩在前下摆呈八字形张开。裙前拴一块下沿有须的麻布围腰,系杂色棉纱织成的条纹腰带。

偏苗传统服饰前后(上图),偏苗创新服饰前后(下图)。

偏苗服饰从新中国解放以后到现在演变比较大,改变以前使用单一的蜡染麻布为取用色彩丰富的棉、丝等现代布料;上到下依次为蜡染、刺绣、雕花、机械(裁缝机)裁江河纹路、裙脚等。其中:蜡染、刺绣、江河纹路是保留了以前的优点继续使用,以前没有裁缝机的时候,江河纹路也是手工纹上去的;雕花部分的雕花是创新的,以前这个雕花部分就和裙脚一样,空留着这部分布料的面积,看上去比较单调。衣服的取料一般要和裙脚一样的布料和颜色,以前衣服也留了大片面积的布料为空,现在同样补加雕花,看上去比以前要绚丽。

贵州平坝县羊昌乡的“尖尖苗”服饰。

苗族支系繁多,这里的苗族支系自称为“蒙”,因女子头上的帽子是尖的,他族称之为“尖尖苗”。

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的“长角苗”服饰。

“长角苗”妇女头饰相当奇特,头上绑扎1.5—2尺的木制长角,然后用重约3—6公斤的女子历代母系(比如母亲、姥姥、太姥姥等最长可达5辈,)长辈每天梳发时掉下来的头发掺着黑麻毛线搓成辫子缠于木角上,再用白色带子缠扎大髻,就像头上顶着一个硕大的“角”,所以被称为“长角苗”。长角苗服饰也极有特色,古朴而又艳丽。上身着刺绣束身对襟上衣(也有白底蓝绘蜡染的),长度前襟至腰的位置、后及至小腿,就像穿着一件燕尾服一样;下穿镶有花条的百褶裙。

施秉苗族女性服饰。

施秉苗族姑娘银衣较为独特,主要表现在银帽及银腰带上。银帽为半球形,全封顶。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项圈。外层分三段,上段为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千的银花组成,簇簇拥拥,十分繁密。帽顶正中,银扇高耸。银扇四周,数只凤乌、蝴蝶、螳螂高踞花簇之上,或翔或踞,形态逼真。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上有双龙戏珠纹,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银链相连,银铃叮当。下段为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凡凡蝶花虫皆用簧形银丝同帽饰体相连,戴帽人举手投足,则银花晃动,流苏轻摇。

施秉苗族女性服饰细节展示。

施秉苗族盛装满背皆绣,因此不用银衣片,而以银腰带代之,形成特色。银腰带是把银菩萨缀钉在布带上,个数不限,排数不等,通常达百余枚。近十年来,施秉苗族突破传统,引进银衣片,使银腰带在原有基础上丰富起来。银腰带的庇佑功能因菩萨像而显而易见。

花苗的服饰。

花苗的服饰和制作工艺最能体现其特点,在服饰方面,上衣、裙子、腰带、绑腿、挎包、绣片等上都绣有各种图案,从图案的构成形式式上看,主要是以菱形和几何图形为主,还有一些花边的单独合适纹样,每件绣片上面都绣有不同形状的图案。花苗服饰除了运用刺绣工艺以外,还有蜡染工艺,衣裙都运用蜡染,美观大方。

红头苗女性服饰。

红头苗女装服饰特色突出,衣、裙、头、腿,处处有红、黄色装饰。蓄发挽髻,呈鸟头状,缠盘状头帕,外饰红花边或绣红色花纹。穿大襟短衣,中开襟,无纽扣,显露内衣,两襟角交叉于肚脐,用黑色腰带将衣脚和裙首扎紧。后衣领缝制一小块长方形饰件,着装时竖立如“牌照”。左胸襟边缘缝一块附件,向左翻,犹如一扇打开的窗扇,附件大多设制美观的花纹图案,也有单色无花纹图案的。衣袖用花边或刺绣花纹滚压。衣料常用蓝、绿、灰、白、紫等棉、麻布。百褶蜡裙由裙首(白色的麻或棉布)、裙腰(蜡染花布)、裙围彩带(简称“彩带”,用红、黄毛线或蚕丝线精工刺绣)、裙脚等四节组成,属中长裙,盖过膝。围腰宽长,接近脚背。盛装时系多条腰带,打结于殿部形成多联飘带。腿缠白布或黑布绑带。盛装时,富裕人家之女佩带项圈、耳环、戒指、手镯等金银饰品。

白苗女性服饰。

“白苗”服饰妇女上装前开襟,无扣,后领缀有方巾。下装白色短褶裙,一般为自织的麻布。前后各系围腰一块,束腰带,裹护腿。头饰各地不一,多数用布帕缠绕成盘状或桶状,而有的仅系一条宽如手掌的绣花布帕。衣领、衣袖、衣襟、方巾、围腰、腰带、护腿、头帕上均镶有绣花、扎花、剪花和彩色布条。在这系统中,富宁与麻栗坡交界一带的服饰最为简洁素雅,仅在一些部位镶上几片异色布而已,而丘北县的服饰又显得复杂一些,除裙子外,全身镶满了绣花、扎花和剪花。白苗系统服饰的特点是干净利索,清新素雅,制作省工,穿着清爽,方便生产劳作。

关岭苗族服饰。

关岭苗族服饰整套衣裙分上衣和裙子两个部分,上衣为斜开叉领式样,领扁、砍肩和衣袖都有刺绣图案,前胸和后背下摆均为长方形的大型彩色刺绣图。裙子则比古装有明显改进,左右两侧有褶皱,各十八褶,较古装少,但新式裙子中间平行镶进了两条长一丈二尺宽度不一的彩色刺绣,下缀质地高档的丝绸,再配以胸前与裙脚并齐、上有三条垂直呈川字形绣花图案的围腰,加之衣裙、围腰除刺绣外的布料都是各色绸缎拼缝而成,使得苗族新式服装愈发显得雍荣华贵,典雅美观。

贵州紫云县四大寨一带的苗族服饰。

贵州紫云县四大寨一带的苗族服饰更具民族特色。身穿青蓝色百褶长裙,头包青色怕,怕两头挑有细花,脑后如一倒形撮箕口,头帕两端插于耳上留两寸左右往上翘,似两片凤尾。额头上包一块如满天星的汗怕,有的外露有的不外露。戴如秤钩似耳环。着右斜开的中上衣,无领有口,衣襟禳一大一小的花边,下穿青色长裤,脚穿绣花布鞋。佩戴秀有各色花的围腰及银饰、手镯等。


滑板什么牌子好 高三学习网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