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不出门(民间流传的朝霞不出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早晨看到彩霞,则不适合出门远行,而傍晚看到彩霞,则第二天必定是晴空万里。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想对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天气谚语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用来指导生产生活。那么这真的可信吗,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什么是霞呢?霞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当阳光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被空气中大量的分子吸收、散射。空气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否可信?这句谚语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天气系统通常由西向东移,而霞则是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光线射向其内侧所形成的。在这两个时间段,太阳光照射进云层,其中的最短波长的可见光线被云朵吸收,所以天空便形成了红色的云彩。在早晨时天空如果是红色的彩霞,则是东方的天空晴朗无云,因此太阳光可以照射至西方充满云雾的天空里。在傍晚时,西方的天空必须万里无云,太阳光方可通过西方的天空照射至东方的云雾里,第二天就会是晴朗无云的一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该不该相信民间天气谚语?第一,这些天气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的结晶,很多都能用现代科学解释。但并不能因此而一昧的相信,毕竟当时生产条件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谚语大多是一种经验之谈,尚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论的境界。
第二,谚语在各个地方流传不一,这也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很多谚语,换个地方可能就不灵了。因此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分析辨别,才能用来指导生产生活。
第三,很多谚语还包括着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