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孔子过泰山侧中的夫子小子子各指什么人

孔子过泰山侧中的夫子小子子各指什么人

孔子过泰山侧全文翻译 泰山为何会对孔子思想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

泰山为何会对孔子思想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泰山与名人结缘,肇始于孔子。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这不仅拓展了泰山文化的内涵,也使儒家思想文化借泰山之力发扬光大。同时,孔子也开创了名人登泰山的先河。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使后人竟起仿效,接踵而至。“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历代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的文化中的一大景观。孔子在泰山一带有较多活动。泰山在春秋时期是齐鲁两国的交界之地。两国之门文交武备,朝盟赴告,往返频仍。鲁国是周公封地,设周朝祖庙,可以用天子礼乐。所以周朝的政治、文化、法律制度在鲁国保存得较为完备。孔子一生尽管颠沛流离,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鲁国度过,这为他在泰山一带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孔子曾登泰山,考察封禅制度。泰山处于我国东部,称东岳。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东方主生,所以泰山主生死交代,后来又扩大为帝王朝代嬗递的“禅代”之意。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并致太平以后,都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管子・封禅篇》中有“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的记载。封禅的内容,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土为坛来祭天,以报答天功,叫封;在泰山脚下梁父山祭地,以报地功,称禅。这种隆重庄严的封禅大典有一套神圣而严格的仪式,这对十分重视礼乐制度的孔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孔子一生以周公为榜样,以恢复周朝政治和礼乐制度为己任,准备随时辅弼国君实现这一主张,则封禅大典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国礼。《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升泰山,观易隆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反复对照,发现历代封禅的具体仪式差异很大,为他掌握封禅礼仪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当时的封禅与祭山活动都要由国君举行,诸侯以下举办是不合礼节的。据《论语・八佾》,鲁国掌权的大夫季孙氏要祭泰山,孔子急忙去问季氏当管家的学生冉有:人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不能。孔子讥笑说:难道泰山也不懂礼仪,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孔子在泰山一带从事政治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泰山东侧莱芜境内的夹谷之会。《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任鲁国司寇,开始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治理国家,并逐渐安定强大起业,这使齐国十分不安。为了治服鲁国,齐景公采纳大夫黎i等人的建议,邀请定公在夹谷聚会,想趁机以武力使鲁国屈服。鲁定公答应赴会,孔子以司寇代行相事随行,按照“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方针,调集军队随行。按照“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方针,调集军队随从。齐国随景公赴会的是著名政治家晏婴。

孔子过泰山侧全文翻译 泰山为何会对孔子思想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

会见开始后,齐国请演奏地方歌舞,于是“於旄羽祓矛戟剑拔鼓噪而至”,意在威胁定公。情况紧急,孔子不顾常礼,一步迈上台阶,扬起衣袖盛声喝道:我们两国国君正在庄严地会见,为什么会有这种野蛮的歌舞?请问齐国方面该怎么办?景公觉得很不好意思,示意退下。过了一会儿,齐国要求演奏宫廷雅乐,于是有“优倡侏儒为戏而前”,以此侮辱定公。孔子又迈上台阶大声说:戏弄诸侯者要依法斩首,由于孔子态度严正,掌握礼节严密合度,军事上又有充分准备,使齐景公感到鲁定公不是可以轻易挟持的,便匆匆结束了会见。归国以后,齐景公余悸未消,埋怨臣下说,孔子是按照礼仪辅佐国君,而你们却以旁门左道教我,现在失礼得罪了鲁国,该怎么办?于是只好归还以前侵占鲁国的汶阳田、龟阴田,表示谢过。现泰城东十余里傅家村附近还有谢过城遗址,就是因此事而修建的。在此以前,晏婴是非常瞧不起孔子的,曾对齐景公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史记.孔子之农》)。这“四不可”、“两不能”,把孔子贬得一无是处。夹谷会盟,充分显示了孔子的政治与外交才能,也证明晏子对孔子的看法非常狭隘片面,低估了这位政治对手。

夹谷之会后的第四年,齐国担心“孔子为政必霸”,会吞并齐国,便接受那位黎钼的提议,送给鲁君;八十名妖艳美女,皆善唱靡靡之音,三十匹高头骏马,鞍辔全优濯金光。想以此消磨鲁君意志,又离间鲁君与孔子的关系。果然,“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史记.孔子世家》),猴急之情、轻薄之态跃然欲出。孔子见鲁君如此荒唐,只得辞职,带领弟子,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精心治理初见成效的鲁国。途中经过泰山以南,今新泰以西的龟山,看到肥沃的龟阴田,夹谷之会的胜利成果犹在,而自己却被迫去鲁,胸中郁愤难平,遂作《龟山操》一曲。据东汉蔡邕《琴操》记载:“《龟山操》者,孔子所作也。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当此之时,季氏专政,上僭天子,下畔大夫,圣贤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鲁有龟山蔽之,辟季氏于龟山,托势位于斧柯。季氏专政,犹龟山蔽鲁也。伤政道之陵迟,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而歌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哀公遣使以重金迎孔子自卫返鲁。其时孔子在各地奔走飘泊十四年,阅历更加深广,政治经验更加成熟。他看到鲁国当前外有吴国入侵之忧,内有季氏三雄争权之患,召他回国实出无奈,不会真正予以重用。况且自己已是六十八高龄,在进退惟艰的处境中很难有大的政治作为。壮年的精力都在奔波中白白消耗了,老年归国心情十分复杂。因而当他路经泰山,登高远望时,不禁感慨系之,遂作《邱陵歌》以抒怀:登彼邱陵,b┢溱妗h实涝阱牵求之若远。遂迷不复,自婴屯蹇。喟然回顾,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叹,涕b潺。此诗历代皆传为孔子所作。如是,则为孔子第一首专门吟咏泰山的诗歌,也是他继《龟山操》之后第二首有关泰山的诗。它开创了咏山水以抒情言志的先例。诗中运用以“山道”喻“仁道”的比兴手法,形象寓意十分恰切。《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就明显受到孔子诗的影响。孔子游泰山,还有观览名胜,开阔眼界,增强道德文化素养的目的。泰山上下有不少孔子游览遗迹。

瞻鲁台。在岱顶南侧,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孟子.尽心上》载:“孔子登东山面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这是讲知识境界要不断递进,才能有更高的道德修养。”此处曾有“孔子小天下处”刻石,以志纪念。”虎山。在泰山南麓王母池东侧。《礼记.檀弓》篇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慨叹“苛政猛于虎”。不过此处地势开阔,山峦疏旷,似非虎狼出没之地,“虎山”之称或系后人附会。清乾隆皇帝在此立“乾隆射虎处”石碑,声称曾在此亲射猛虎,不少人信为史实,其实是附庸风雅,借题发挥,寓革除“苛政”之意罢了。季札子墓。在泰山以东莱芜口镇。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曾三次放弃继承王位,周游列国学习礼乐,是吴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八岁时,季札曾专程赴鲁观看同代乐舞,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后来出使齐国,返途中长子夭折于泰山脚下,只好就地安葬。《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最熟悉札乐制度的,曾专程前往观看季札长子的殡葬仪式。现在季札子墓旁,仍立有“孔子观礼处”石碑。盗泉峪。在新泰木厂峪乡以南十五里,以“盗泉”得名。《尸子》载:“孔子至于暮矣,而不宿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故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之说。后人因恶其名,改“盗”为“道”,今称道泉峪。


蓝氏评测网 今奇网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