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照片(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严凤英的出现,使得黄梅戏从一个以民歌小调为基础的乡间小戏,进入到了普罗大众的视野,香港六七十年代出现的邵氏黄梅调电影,正是以黄梅戏的声腔为基础,改变配器、唱词结构和发声所形成的,在港台地区刮起了一阵黄梅调旋风,以至于影响了后来的娱乐产业,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小时候也是以唱黄梅调出道的。
严凤英为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可算是吃尽了苦头,小时候背着家里向老师偷偷学艺,第一次登台后,因为封建家族势力的压迫,差点把她按族规沉塘淹死。背井离乡后,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演出生活,虽然很苦,但是她却很受所到之处观众的欢迎,也没有中断学习,继续下苦工钻研艺术。
因为旧社会的黑暗,她不得不一次次被迫离开舞台,后来辗转到过上海、南京,在南京与世家子弟甘律之相识并结合,甘家是南京的望族,也是有名的京昆世家,在甘家,严凤英得以接触到正宗的京昆艺术,给她后来的艺术成长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百废待兴,她忍痛与甘家少爷离婚,重返舞台,和搭档王少舫创造了像《天仙配》《牛郎织女》等一出又一出经典剧目,可惜,在文革初期,她不幸被残忍迫害,严凤英逝去后,黄梅戏的发展难以形成新的流派或代表剧目,后劲不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