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屈原楚王爱情

屈原楚王爱情

楚怀王屈原 屈原哥哥历史

屈原哥哥历史  

1.历史屈原的哥哥屈由怎么死的

1.历史上没有屈由,这是影视剧编造的人物。

2.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楚怀王屈原 屈原哥哥历史

3.

4.《屈子吟》程连欧画作

5.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6.根据《楚辞·离骚》的说法,屈原父亲叫伯庸。屈原在《离骚》诗中说:“朕皇考曰伯庸。”此句黄寿祺译为“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大多数学者认为伯庸就是屈原父亲的名字。屈原的母亲则难以考证,根据《屈氏宗谱》,屈原妻子为邓夫人。晋代《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意思是说屈原投江以后,他的妻子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向汨罗江中抛投食物祭祀屈原。清代《古今图录集成》记载,湖南益阳县西南六十里有一座凤凰庙,专门祭祀屈原的夫人和儿子,清代《益阳县志》也有同样的记载。陕西省山阳县清代同治十一年《屈氏宗谱》上有屈原妻子的画像,注为“灵均公元配邓夫人遗像”。

7.正史中没有屈由的记载。

8.

2.屈原他哥叫啥来着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3.有关屈原妹妹的故事

民间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传说有多种,其中以《屈么姑游江招魂》流传最为广泛。

说的是当年屈公怀石自沉汩罗后,天震神悲,同情忠臣。长江水神三次托梦给屈原的妹妹屈么姑儿,说她的哥哥遇了水难。

屈么姑三次被恶梦惊醒,感到梦境不祥,后来消息传来,证实哥哥确实在汩罗怀石沉江了。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悲痛不已的屈么姑按照千百年来的民间习俗,寻了只小船,在船头立上竹竿,挂了哥哥的衣、冠,装上米粮,请人推了船,把米粮撒进江里,祈求水族不要伤害哥哥的身体;屈么姑沿江上下,来回渡江,为哥哥招起魂来。

一边哭喊着,按着古老的招魂程序,举行招魂仪式:“我哥哥哟——回哟哦——”她想,若哥哥真的只是掉了魂,就把他招回来,藏在衣服里,让他穿了,使魂魄复归原体。乡亲们知道了,也都象屈么姑儿一样,纷纷下河操舟,追随她的小船,游江横渡;应了她的歌哭,沿江招魂,还有人跳进么姑船里,帮她划桨桡,撒米粮,摇衣衫、哭一声:“我哥哟——回哟——”大家便应一声:“我哥哟——回哟——”招魂号子,歌哭声韵,水和山应,响彻峡江。

突然有人看见对岸石上立有人影,高跳瘦弱、峨冠博带,用竹竿指着高呼:“在那!在那!”众人一看,果然有人影在岸,立即合了划桨节奏高呼:“回,哟!”拼尽全力划向对岸,去迎接屈公。都想自己领先,接他上船,因此,有桨的,用力划桨;无桨的,用力擂船。

一时船板“砰砰!砰砰!”号子“在那,在那!”“回哟,回哟!”此起彼伏,响成一片。经过几天的艰苦寻找,大家终于把屈公的魂魄招到了他生前穿戴过的衣冠上。

将衣冠装进棺材,为屈公砌成了一座衣冠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屈原墓”。

4.伍子胥和屈原历史时代先后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戈春源说,加上伍子胥,中国的端午一共曾纪念5个人,只是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苏州应是端午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赋予端午节纪念意义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两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戈春源说。戈教授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他的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但在大多数国人看来,端午节仍应当姓“屈”而不姓“伍”。端午节是因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发展起来的。提起端午,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屈原。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诗人屈原忠贞爱国,为满朝奸邪所不容,楚怀王不辨忠佞,将屈原贬至南方荒蛮之地。报国无望之下,屈原抱石投入汩罗江。屈原死后,人民自发地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为使诗人免于鱼虾的啃啮,人民在端午那天向汩罗江大量抛撒糥米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由此而来。

湖南汨罗屈原纪念馆馆长徐蔚明表示,端午最早起源说有六种,但这并非关键。端午节上古时代就已存在,原本为民间水乡祭龙祭神的习俗,自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后,人们开始自发地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正是因为纪念屈原,端午节才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节日,这是历史的选择,无需争议。不能因为某些地方的利益之争,去改变这个传统的“文化共识”。

有人指出,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名人,独创“骚体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品行高洁,遗世独立,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为后世敬仰;而综观伍子胥的一生,除了帮助吴王建立了苏州城之外,其人生使命可归结为两个字:复仇——为自己的家族向楚国复仇。撇开端午节纪念谁背后的利益盘算,单从“文化共享”这点说,端午姓“伍”姓“屈”并不重要,关键是看通过端午节要张扬的是什么精神。那自然是屈原的爱国爱民精神。

应该说,端午祭屈原,在中国有着更为广泛和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有着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

5.屈原有兄弟吗

没有的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屈原[1]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屈原像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6.屈原的事迹

生平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mǐ)姓,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

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

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出生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

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4]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

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

取名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4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地人三统。

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初任左徒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

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

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足见屈原曾是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官员。

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

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

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以诗歌抒发心情从顷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握,俯首听命,不敢动弹。

屈原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国势日弱,民生多艰,只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经历时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编辑本段]时局春秋以来,许多小国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被大国吞并。

到前403年左右,形成了七个大国〈燕、赵、魏、韩、齐、楚、秦〉并立争雄的局面。这以后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历史上把这180多年叫做战国时代。

这个时代,各国间斗争激烈,攻。

7.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端午节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节日。

第一,端午节来源于5000年前对夏至这一天文现象的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天文发现。第二,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得出24节气,通过观察月亮得出阴历12个月份,然后将阴阳历结合,用干支计年,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体现了这一古代发明。

第三,端午还来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的崇拜,体现了天人合一、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端午赛龙舟体现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挂艾草、挂菖蒲,表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端午是一个提倡孝和善的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第四,端午节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

随着历史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人们将屈原、伍子胥、勾践、孝女曹娥、道教人物张天师和钟馗等人物故事叠加到端午节中,上世纪40年代,在国难当头时期,端午节又被公认为诗人节,使得端午的文化更加厚重。因为被赋予了众多的文化因素,端午节的民俗也十分丰富。

赵书逐一解释说,作为诗人节,端午节时第一要祭神、祭祖、祭先贤,第二要背诵经典诗篇。在古代,农历五月五又被认做是恶月恶日,因为70%的人去世时间在夏至后的三伏天气,所以要端午辟邪。

端午节还是卫生节,需要兰汤沐浴和去五毒。作为体育节,端午有两大民俗,一是南方要赛龙舟,这在北京叫划龙舟,只作为一种表演。

从辽代、金代开始,北京的端午节就流行一项名为踢石球的体育活动。此外,端午还是一个社交节,也叫女儿节,古代讲究在端午送五种礼,端午节也是美食节,主要是吃粽子、五毒饼、玫瑰饼。

在洋节当道、西方文化一边倒的现在,重塑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传统,对追溯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加强民族凝聚力,重塑中华价值观,甚至凸显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都显得愈加重要。2004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列入国家遗产名录,之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人深受刺激,端午申遗火热“提速”。

2006年,“端午节”与70项民俗一并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中国组织专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项目进行评定,最终确定,端午节入选35个项目,申报材料由鄂湘苏三省联合“打包”,湖北省牵头申报。

经历了充满艰辛的申报过程,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世界遗产评审规则进行了两项大的修改:以前的两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一个国家一次仅申报一项改为可申报多项。中国“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此次同时位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共22个中国项目。

恰如一位专家所言,申遗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提醒国人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精华,并加以传承、发扬才是目的。。

8.下列人物中哪个不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尼,孔子,何塞马蒂

硬要选的话,孔子并不是,实际上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也是不恰当的

从1952年起,世界和平理事会开始评定并颁布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1952年颁布的四位是:法国作家雨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自然科学家、工程师达·芬奇;俄国作家果戈里;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文学家阿维森纳.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国的屈原外,还有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法国作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何塞·马蒂.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不恰当的.我们只能说屈原是“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出的作为当年纪念对象的四位文化名人之一”,否则肯定会引起别人误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二战结束后,国际局势依然紧张.为此,世界各地热爱和平的人士积极组织筹备保卫世界和平的组织,世界和平理事会便是在那时成立的.它的宗旨是保卫世界和平,但它对人类的科学文化事业也十分重视.

为了纪念各国对人类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起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加以纪念.1952年该组织推出了首批世界文化名人,他们是法国作家雨果、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俄国作家果戈里和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哲学、文学家阿维森纳.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又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而不是《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列举的那四位)列入当年的名单.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是说法就是因此得来的.尽管以上几人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种说法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世界和平理事会每年都要评选出一批世界文化名人加以纪念,而且每年选出的人数也不都是四人.如1956年就只有迦梨陀沙、海涅、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人.当年之所以把屈原等四人评为文化名人加以纪念,是因为当年是他们生卒的整数周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哥白尼逝世410周年,拉伯雷逝世400周年,何塞马蒂诞生100周年.因此,说“屈原是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不恰当的.我们只能说屈原是“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出的作为当年纪念对象的四位文化名人之一”,否则肯定会引起别人误解.


电动车头盔之家 手记之家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