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2020全国i卷语文作文范文管仲与鲍叔牙友谊

篇一:甘居人下心怀天下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甘居人下,心怀天下。

于《春秋》中深思,鲍叔面对曾作为自己对立面的敌人,毫无怀恨、排挤之心,反而向齐桓公反复推荐管仲,自己甘居其下,这体现了鲍叔慧眼识才的智慧,更体现了他甘居人下的雅量,与心怀天下的格局。

2020全国i卷语文作文范文管仲与鲍叔牙友谊

甘居人下是一种气度。

若将时间线往后推进大约一千年,但可见北宋两位名臣亦是如此。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朝廷上争锋相对,这两位名臣主张的制度与变法更是水火不容,但正是这样互不相让的二人,却在皇帝面前均对对方大加赞赏。王安石称司马迁才高于人,司马迁赞王安石为栋梁之才。他们本可以在君王面前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以换得自己的仕途更加坦荡,但是他们没有,反而选择欣然认可对方的才华。这二人俱展现出了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

正如能不计前嫌,劝君王重用管仲的鲍叔,对曾经的对手仍能发赏识之心,行忠义之举。甘居人下,是鲍叔不凡的气度。正是这种如汪洋般容纳过去,容纳对手的气度,才成就了管仲,成就了齐桓公的天下霸业。

心怀天下则是一种格局。

赵国的蔺相如同样以自身的包容与退让,以面对质疑与误解时云淡风轻的那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促成了后世将相和的美谈。的确,居于庙堂之上,则心怀天下。若是蔺相如更考虑个人私利,那么赵国必然因此埋下祸根,面临着朝堂内乱的隐患。幸而蔺相如是这样一位分得清轻重缓急的丞相,幸而蔺相如将国家大义、天下苍生时刻铭记,而把个人私利挤到了心之一隅。

心怀天下,鲍叔亦是如此。面对曾经的敌手,不去排挤打压以报当年之仇,而是冷静权衡,使管仲的才能用于齐国的振兴。鲍叔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与相位,主动让贤,体现了他将国家大义置于身前,令个人私利退于其后的胸襟,这是多么可贵的心怀天下的格局。

同学们,这世上不缺才华横溢之人,缺乏的是能发现并认可他人的才华、磊落坦荡地承认自己暂不如人的人;这世上不缺功成名就之人,缺乏的是将个人私利让位于国家大利的人。那么,我们不妨学学鲍叔:

怀一颗公正谦逊之心,甘居人下;

拥一腔忠义报国之情,心怀天下。

谢谢大家。

篇二:鲍叔之贤,终成齐国之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读完管鲍之交的故事后,我很钦佩齐桓公、管仲、鲍叔。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度量十足;管仲助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可谓贤才;但我更加钦佩鲍叔,有一双慧眼,一个聪明的头脑,还有一颗忠诚的心。

鲍叔并不羡慕管仲有贤才,能将齐国管理得蒸蒸日上。鲍叔是真正的智者,他顾全大局,考虑全面。齐国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怎能因自己的私心而耽误呢?

韩愈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识人的伯乐?如果当初鲍叔没有举荐管仲,那么齐桓公也许就不能得到春秋五霸之首的美名了。正是因为鲍叔慧眼识人,知道非任用管仲不可,齐桓公才能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鲍叔,识人之伯乐,比千里马管仲更重要,他是真正的贤者。

鲍叔,不仅拥有一双慧眼,还有一个聪明的头脑。

他拥有长远的眼光,对局势分析准确,知道怎样才能让国家强盛,人民安定。就像一场博弈,不能只见到眼前几步,需要派兵布局、进退有度,需要全盘考虑,统筹兼顾。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博弈,才能在博弈中增大胜算。

拥有眼光长远的鲍叔,齐国才能更加强盛。管仲即使再有天赋,如果没有鲍叔的举荐,又怎能大放异彩呢?难怪司马迁会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除此之外,鲍叔还有胸怀天下之雅量,忠于国家之赤诚。

在他心中,国家未来高于一切,在他心中有着绝对的忠诚。他不图权谋私,不嫉不恨。公子小白成了齐桓公,鲍叔向他大力举荐旧敌管仲,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已是众望所归,唾手可得了,他仍然让位于管仲,自己甘居其下。因为他明白齐国的未来,就握在自己手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只有舍弃小我,最终才能成就大我。鲍叔,忠也。

一双识人慧眼,一个聪明头脑,一颗赤诚忠心,鲍叔才是真正的贤者,他终究造就了齐桓公,造就了齐国。

鲍叔之贤,终成齐国之盛!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道并行而不相悖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读完读书会上的故事,我对齐桓公、管仲、鲍叔都十分钦佩,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齐桓公。

桓公持霸者之道方一统强齐。所谓霸者之道,并非是项羽那样有勇无谋,不肯承认失败的道,而是更像是曹操那样逆境时能屈能伸,顺境时煮酒论英雄的霸道;霸道不是像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而应该像秦国怀揣远大的志向,渴望强大起来,一统全国。

而齐桓公正是拥有着霸者之道的王。他在被管仲射中后装死逃过一劫,这不仅是他拥有能屈能伸的智慧的体现,同时也展现了他拥有成就霸业的宏图伟志。被射中后,常人可能想着拼命,但公子小白选择了更为屈辱的装死,这体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智慧。这不仅是因为害怕死亡,而且因为他有成就霸业的梦想,不愿在此失去生命。

桓公持王者之道方不计前嫌,任用管作文https:///仲。孔子曾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即使高尚如孔子,也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更何况报的不仅是怨,更是决定生死之仇。再说,任用管仲后,更是如同有一颗定时炸弹安在自己的身旁,万一哪天管仲想不开,要为旧主报仇,怎么办?但正是由于像公子小白这样不计前嫌,不管后顾之忧地任用管仲,才获得了管仲的忠心与鼎力相助。将管仲化化敌为友,为我所用。这靠的不仅是从善如流的政治智慧,更在于他拥有海纳百川,宽广豁达的心胸,这便是他的王道。

桓公持帝者之道方九合诸侯。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靠的是管仲之力,是不是仅仅任用管仲就可以了?显然不行。齐桓公是重用管仲,哪怕鲍叔也要居其下位。让生死仇敌执掌大权,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齐桓公拥有绝对自信的帝道,他相信自己能驾驭猛虎,可以获得管仲的忠诚,继而取得成功。

齐桓公依靠自己不同的霸道、王道、帝道,任人唯贤,不计前嫌,心怀天下,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携手前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添砖瓦。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四:心怀大局,甘于谦卑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读完这段故事,我对鲍叔的感触最深。因此,我发言的题目是心怀大局,甘于谦卑。

齐桓公即位,这其中鲍叔的功劳必然是少不了的。而鲍叔却为齐桓公举荐曾是敌人的管仲,且甘居于其下,只为成就一国之霸业。令我最好奇的一点则是,由古至今有人贪婪高官,有人爱慕权财,而鲍叔却心甘情愿地让位于人、甘于下位呢?因为国家需要人才,君主需要更大的助力。

鲍叔品性谦卑,不嫉不恨,也许这是他自愧不如管仲,坚决以能力为先的推选原因。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鲍叔让位管仲,成就了他心中的国之霸业,这句诗不正是他甘于谦卑的写照吗?

司马迁说道: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我亦是赞同的。但管仲的贤真的高过鲍叔的贤吗?我想,既然鲍叔有着为齐桓公打天下的本事,那么也当然会有守天下的策略。而推举管仲,不仅是因为他的谦卑,更是他心怀大局、心存天下。

在天下大局前,鲍叔选择了退,以退换取国家之进,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大局意识。哪怕自己推荐的人曾是旧敌,哪怕自己失了最高名誉,鲍叔也认定管仲是促成国家兴盛的重要人物。他不意与过去的一切纠缠,也更希望齐桓公不要局限于耻辱之中,放开眼界,重视大局,重视国之未来。

正因如此,齐国最终成为春秋霸主、一代强国。这背后的一切,难道不是鲍叔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利益在起推动作用吗?

屈原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是识人,用人之道。只有这样,才能野无遗贤,人尽其用,才能避免贤才流失的悲剧。而齐桓公正是诠释了唯才是举的美德,才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发出璀璨之光。

这一份从齐桓公身上得到的领导修炼手册,请大家接收好。无论是学习中,还有生活里,抑或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应不忘齐桓公身上熠熠闪光的优秀品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电吹风机之家 智齿网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