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鞋垫图片(藏在脚下的民间艺术)
藏在脚下的民间艺术——绣鞋垫儿
郭宏旺
我国民间对用彩色丝线绣的鞋垫儿情有独钟。绣鞋垫儿,看图案、看色彩、看手工,更要看创意。既要好用又要好看,还要有情调,所以称得上是一门珍贵的传统民间艺术。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由原始粗砺逐渐变得精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农村的家庭主妇们常常点灯熬夜,用针锥子和麻绳子纳大底子,也就是后来被叫做“千层底儿”的鞋底子。结实,吸汗,踩着软硬适中,很舒服。穿千层底儿布鞋似乎用不着鞋垫儿,况且那时候又有多少人家绣鞋垫儿呢?大人孩子,裤腿里连一条布衬裤也不一定有,有多少人能闲情雅致地绣鞋垫儿?
纳大底子太费时费力,后来人们用一种叫煤溜底子的材料,那是煤矿上用的传送带淘汰下来的。这东西溜不了煤了,做鞋底穿上走起来还是挺溜的。有了煤溜鞋底子,可鞋帮鞋面还是要亲手做的,主妇们至少比之前轻松了不少。煤溜底子上有橡胶,踩着易出脚汗,衬一双鞋垫儿便好很多。
冬闲时节,不久就要过大年。上点年纪的主妇们,大姑娘小媳妇儿们都要做鞋垫儿,给父母,给自己的男人,给年轻的恋人,村里人叫对象,给儿女们,也给自己。既绣就绣得讲究点儿。大红的底色五彩的丝线,绣出个红红火火,绣出个热热闹闹,绣它个吉祥如意,绣它个情深深意浓浓。做鞋垫儿先要打衬子。找一些不再穿的旧衣裤,剪成片子,水洗后晾干,捋平展。麦子面粉打一些稀稀的浆糊,几张旧报纸抹去灰尘弄干净。报纸垫底,刷一层浆糊,压上一层布,再刷一层浆糊,再压上一层布子,总共三层或者四层就行。爱薄就三层,喜欢更结实便四层。木桌倒过来压上去,直到平实展豁,这就是衬子。掀起来放在热炕的油布底下,一晚上就烘干,衬子打好了。
打好的衬子取出来,依照脚码裁下一双。面子上粘层红洋布,有时也用杏黄色的洋布,压展,包好边儿再剪齐整,用红线或黄线码个边,鞋垫底子做好了。只待一针一线慢慢绣出来。绣鞋垫儿就得有图案花样模版。有的图样自家就有,更多时候,得借别人家更新式更流行的图样,这叫“拨样子”。借来的图样多数是塑料纸材料,与自己码好边儿的鞋垫儿衬子对扣,中间夹一张薄薄的蓝色复写纸,依葫芦画瓢儿,描下图样子,然后沿着描好的图样儿绣下去。不知为什么,家乡人们把这个环节叫做“擴”鞋垫儿。大概是由拓鞋垫讹传的。
母亲那个梳头匣子里曾经有一大摞鞋垫样子,是母亲和姐姐们多年积攒起来的,如今匣子中还剩下那么三五张,荡满了尘和腻,它们被永远闲置起来了。妻子也有一个小纸盒子,满满一盒子鞋垫样子,花样十分丰富:钩连万字,大料花儿,月季花,牡丹花,金龙与凤凰,还有吉祥的云朵图案夹了吉祥的文字,如高榜得中,步步高升,足下生辉等,听来格外入耳。人们绣鞋垫儿的图案在样很多,关于动物的有:龙、凤、喜鹊、金鱼、蝴蝶、猫、马、仙鹤、鸡、鸳鸯等等;汉字一类的:双囍、百年好合、平步一青云、寿字等;花草植物类的有:葫芦儿、寿桃、石榴、牡丹、菊花、百合花、喇叭花、玫瑰花、马蹄莲、梅花、郁金香等。无论是哪种花样儿,都以纳祥求吉为主。例如,喜鹊登梅,预兆喜事的来临;红叶传情,预示姑娘的定情之意;平步青云,寓意工作中节节高升,更祝仕途顺利,前途无量。
绣鞋垫儿,最初用的丝线颜色极单调,无非红、黑、蓝、黄这几种,后来便丰富多了。比如粉色,也分艳粉、桃粉、淡粉;红色,也分大红,枣红,铁绣红;蓝色也分,天蓝、湖蓝、藏蓝等。颜色丰富了,绣出的图案当然更加绚丽多彩。绣鞋垫儿用的丝线,最初是简单的棉线,很单调。后来人们用工厂里的棉纱来绣,色彩好了许多,却不结实,鞋垫儿好好的,图样磨烂了。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开始用一种叫蓬缇纱的丝线,之后是凯斯米,效果好一些。还有一种色泽内敛而分外结实的丝线,得名儿“石头线”。这东西绣出来的鞋垫儿,好看大气,缺点是硬得像片石板,太耐磨甚至有些硌脚,而且太费袜子。常常是鞋垫儿没磨旧,袜子却烂了好几双。如今呀,各种丝线五彩缤纷,质量上乘,可以尽情地选择,但绣鞋垫儿的人却很少了。
绣鞋垫儿绝对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心灵手巧。晋北的乡村里夸一位女子心灵手巧叫“心眼儿的出处多”,其实就是说有审美有品位,手下的活儿花样多还秀气妙气好看,赏心悦目。绣鞋垫儿的高手,三四天就可以绣一双。慢一点儿的半月二十天不等。高手绣出的鞋垫儿花样细致漂亮、干净爽利,鞋垫儿样子周正不变形。功夫差的人绣出来后,线的松紧拿捏不好,时间又长,鞋垫儿脏了不说还揪得鞋垫儿变了形。人们说她绣得笨,把鞋垫儿给“吃”了,十分搞笑滑稽,不过也实在难为这位朴实可爱的绣女啦。
和剪纸一个道理,上辈儿若有老人剪纸手艺好,多半会传于下一代。上一辈有绣工好的老人,下一代的女子往往绣工也不会差。一方面是遗传基因起作用,另一方面是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毕竟再往古了老了说,绣鞋垫儿是属于女红技艺的。
过大年,换新衣,穿新鞋,衬一双好看的鞋垫儿喜气洋洋。男婚女嫁,红火喜庆,新人衬一双大红的鞋垫儿,寓意美满吉祥,日子红旺。孩子十二岁圆锁儿,衬一双红鞋垫儿,寓意健康成长学业有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男孩送女孩一方手帖,女孩为男孩绣一双鞋垫儿送上,物轻却意重,基本上意味着牵手一生到白首,永不相弃永不相忘,多么可贵。
一代代人老去,美妙的绣工逐渐变得缺乏精致,甚至可能最终失传。就说现在吧,在家乡能描龙绣凤的女子实属凤毛麟角。正如前些年的手工十字绣,多么火爆美丽且一针一线内有深蕴,却很快便被快捷的电脑刺绣技术取代。绣鞋垫儿也一样,如今亲手绣鞋垫儿的人少了,城市中倒是有专门加工的鞋垫儿的门店,却是机器绣制。拿去鞋垫衬子,还不能太厚,交了费后十几分钟,最多一两天便好。工艺很齐整也结实,却是满眼的死板和千篇一律,好吗?美吗?怎么能说好说美呢?衬在脚下硬梆梆的,了无生机没了感觉。当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相遇时,受伤害的总是后者。当民间传统艺术,甚至是一些非遗文化项目,被功利地与电脑技术、机器流水线捆绑时,传统艺术就失去了传统本色,非遗瑰宝面临被毁坏的命运。
母亲孩子多,五六个呢,没时间绣鞋垫儿,母亲就用一种极其实用的绣法。打好衬子,对扣起来,中间夹一层薄纸板,用毛线细密地穿透缝织,一晚上可以缝两双。末了用切菜刀从中间一切两开,毛绒绒绵通通一双鞋垫儿,无奈中的温暖贴心,谁能说不好。母亲,岳母,姐姐们和妻子,都绣过无数双的鞋垫儿。绣给我的那些,用了好多年也不忍丢弃,我把它们洗干净珍藏在方方正正的鞋盒子里,现在看十分得好,再过若干年呢,难道单单是个好字吗?我,不能丢弃那辛辛苦苦的一针一线,更不能忘记那无数个挑灯的夜晚……
妻子为我绣过一双很特别的鞋垫儿,现在还保存着,那是我45岁“逢九”那一年的事儿。鞋垫儿杏黄色底布,柔和温馨,用红色棉质丝线绣出,图案端庄吉祥,衬起来又绵又暖和。正是这双鞋垫儿,陪我度过胃痛难熬的那一年多时间。儿女们小时候很爱衬鞋垫儿,每到大年前一天,便吵着穿新衣新鞋,还要鲜艳好看的鞋垫儿。如今二十大几的他们,很少或者几乎不会问起有没有鞋垫儿,他们不再用鞋垫儿了。衬了鞋垫儿后鞋子会有一点撑,有一点变形。另外,关于衬鞋垫儿,他们总嘻笑着说两个字,“村儿”,大概是指农村味儿太重,缺少城市范儿吧。
过去,大人小孩缺少衬裤秋裤穿,如今的一代人,有得是衬裤有秋裤也不穿;过去的人们穿鞋衬鞋垫儿是标配,现代人却不怎么衬鞋垫儿了,摩登时尚的鞋子也没有给鞋垫儿留下一隙存身的空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暖和,叫妈妈觉得你不暖和。女儿出嫁时,按乡俗穿红鞋子还要衬一双红鞋垫儿。女儿的小姨,才三十几岁,却绣得一手好活儿。给女儿增了几分高,也增了几分光。
2021.2.7
作者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
原文标题:绣花鞋垫图片(藏在脚下的民间艺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tougao/16265.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