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回答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受汉族的影响,中国的少数民族如满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等,都有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更名为“清明节”。豫北地区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祭祖,扫墓一般在节前或当天,忌推后。清明上坟时,家家户户要到祖坟墓前给祖先焚烧锡箔纸钱,并培土坟头。学校、单位还要组织到烈士陵园给革命烈士扫墓献花圈。
现在国家规定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又逢春暖花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大家三两成群到郊外踏青游玩也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看看我曾经所写的这篇文章。
每年的新历四月五日前后便是我们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如今已经是三月份了,距离这个节日似乎也没有多久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我们在上学时代就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诗,每每到了清明时节前后,无一例外,几乎都是或多或少的伴有雨水天气,至少在我的老家是这样。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气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祭祖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也在为这种祭祖的节日渲染氛围,所以每逢清明,便会多是阴雨天气。然而作为节气,人们从这一天起也开始了农作物的耕种,种豆种瓜,植树造林,农作物在这一天开始生长。对逝者的追思和对生长的期望翘首,竟也会同时集中于一天进行,看似有些矛盾,可这又何曾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敬与伟大之处?逝去的即重生的,消失的即生长的。
一、清明扫墓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都会去为先人进行扫墓,祭拜先辈。但是扫墓的习俗却是由来已久,扫墓的习俗其实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也不一定非要等到清明时期才可进行。而清明节进行扫墓的仪式是秦朝以后的事情了,并且一直到了唐朝才开始逐渐盛行,然后一直延续传承至今。
清明期间,扫墓一般都会道墓地坟茔进行。但是以前啊,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每户每家的经济条件都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区别。“烧包袱”是以前最主要的祭祖方式。“包袱”其实就和我们如今的快递包裹一样。只不过它更为特殊,是指家属从阳间寄往阴间先人的邮包。过去,一些纸店还会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就是用白纸糊成的一个大口袋。一种是用木刻刻板,然后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上一座写着先人名讳的莲座牌位,如同我们寄送快递时需要写上收件人一般。当然也可以是素包袱皮,不用印上任何东西,只是在中间贴一兰签,写上亡人名讳用作主牌位用就可以。这样在人世阳间烧去的物件,先人们在阴间便能够收到。
二、吃青团和艾糍
在笔者的老家,通常到了清明节。为了扫墓而作的准备,通常会备好很多祭扫时供先人食用的美食。其中大部分多为寒食。比如青团,艾粑等。清明时节刚好是艾草以及清明草生长刚好的时节,所以家中多会提前采摘清明草或者艾草用来制作青团和艾粑。等到了清明节前去先人的坟茔进行祭扫,便会将提前制作的青团和艾粑,还有水果与一些肉类等供品拿出来给先人享用。
三、公子重耳与介子推
说的此处,对于清明节,在此处我们不得不先说另外一个节日——寒食节。据记载,远在中国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寒食节。当初晋国公子重耳,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逃亡在外过着艰苦交迫的生活,在他的随护人员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便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让他充饥。此事重耳一直记在心底。后来重耳回到了晋国,并且当上了晋国的国君,于是便封赏那些曾经跟随他一起流亡人,可是介子推却拒绝了当时已经当上国君的重耳的封赏。他竟是带着母亲隐退进了绵山,对于晋文公的召见也不肯露面。晋文公无计可施,无奈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以此来迫使孝顺的介子推会带着母亲出来。可是谁知弄巧成拙,这场大火却没能将介子推带到自己的身边,而是传来了介子推母子被大伙烧死的死讯。晋文公对此愧疚不已,于是为了追思介子推,晋文公便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为了不被挨饿,只好在前一天提前准备好食物,第二天都只能前天所准备的生冷食物,于是这一天便成为了寒食节。
四、寒食节与清明节的联系
其实寒食节与清明节并不在同一天,寒食节其实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时候人们常常把寒食节自行的延续到了清明,随着时光的流逝与发展,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被人们合二为一。如今,清明节早已取代了寒食节,已经没有什么拜介子推的习俗了,而是逐渐演变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
五、清明放风筝
清明节发展至今,除了扫墓这个大致一样的重要方式之外,因为地域的不同其实还有这各种其他的形式。毕竟我们中国地域广大,横纵跨度也非常大,在习俗方面总是避免不了差异性的。清明节期间,正是万物生发的春季,春风和煦,放风筝也就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一些地方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进行放风筝,不仅在白天,夜晚也会放。通常夜里放风筝都会在风筝下面或者风筝的拉线上挂着小灯笼,如同那闪烁的星辰,这样的小灯笼叫做“神灯”。仿若能够指引往生,又像似在为先人点亮坐标位置,便于归来。有事把风筝放上天空后,便会剪断牵线,任凭风把他们送往天涯海角,以此来祈求除病消灾。
六、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植树节
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天万物生长,一派生生不息。春雨绵绵,万物生长迅速,十分合适栽种农作物以及树木幼苗。所以清明节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植树节。小时候,就经常在清明节前后跟着家里的长辈没去种植杉木苗啊,或者别的什么果树苗之类。因为这个季候雨水充沛,十分利于农作物的存活。
七、清明插柳
出了以上所说,其实清明还有着插柳的习惯。据说,清明期间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们中国农事的祖师神农氏。用以感谢这位伟大的先祖“教民稼穑”的伟大贡献。届时,人们通常会把柳条插在屋檐下,以此用来预测天气,“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除此之外,黄巢起义时也有曾经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一说。后来其起义失败,戴柳不存,而插柳却不知为何盛行不衰。而在很多地方却有着个人觉的更为可信的说法,据说清明期间插柳戴柳,是因为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以及十月朔称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夜行,出没讨索的日子。而在民间,柳树通常被视为“打鬼树”,柳条更是被视为“打鬼鞭”,所以人们为了防止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迫害,进而插柳戴柳。
清明节大家各地有什么文化习俗,这些习俗由来的历史又是怎样呢?优质回答
谢邀~
相对于我们粤西地区的人民来说,大部分还是比较重视清明节的,有的人就算没能回家过年,都一定会回去过清明节,恰逢清明节,那我就说说我家乡的习俗吧!
1祭祖。祭祖祭的是大家的祖先,会事先安排好在哪一天,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后一天,大家凑钱(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到了那天就大家一起去祭拜,祭拜回来后就组织在一起吃饭。
2扫墓。扫墓扫的是自家已逝亲人的墓,早上起来先杀好一个鸡(必不可少),再准备好一些米饭、菜,用小碗装着,还有鸡蛋等,带上锄头到坟地了先锄草,再摆东西出来祭拜,一枝长香从第一个墓地开始点燃,一直到把所有的墓地都扫完,最后拿回家放在一边燃尽。
3拜祖。这里拜祖的意思就是拜家里供奉的“神”,扫完墓回来后开始着手准备炒菜,切鸡,最后把菜都摆在一张四方的桌上,点上几柱香,跪拜,然后收拾好开始吃饭!来历悠久,人人都遵从着这个习俗。
清明期间出行的人比较多,车流量也大,多多注意出行安全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明的来源和风俗30字.jpg”/>
原文标题:清明的来源和风俗30字(清明的来源和风俗视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tougao/17407.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