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本计出自《史记》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计名则出于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位于山东的齐国求援。齐王即刻招募八万军队,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火速前往援救赵国。田忌原想率兵直奔赵都邯郸,与魏军决一死战。但军师孙膑建议说:“魏国出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没有重兵把守。因此,我们应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带领齐兵向魏都大梁进军。消息一经传开,魏将庞涓慌忙从赵国退兵,全速赶回魏国救援。而这时,齐军已在魏军回国必经之地桂陵一带(今河南长垣县西设下伏兵,以逸待劳。魏军长途跋涉,精疲力竭,又遭到齐军的突然伏击,大败而归。赵国之围也被解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例。
另外一个有名的战例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天京之变”,领导集团之间内讧,导致革命军的力量被极大削弱。清政府见此机会于1860年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把天京层层包围成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玉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众将都认为这是“围巍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率精兵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却猜疑石达开和李秀成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怎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
这年正月初二,清军杖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但由于是过年之际,便放松了守卫。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队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石达开和李秀成突围后,兵分两路:李秀成奔赴杭州,石达开奔赴湖州。李秀成抵达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杭州,心中焦急。这时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里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踏实睡觉,他们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踩着云梯偷偷爬上域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军冲入城内,攻陷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听到杭州失守、粮仓被烧的消息,急令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杭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率兵返回天京。石达开也率军撤回天京。两路兵马会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避开了张玉良回救杭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军无力攻打天京。
原文标题:战国策三十六计(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tougao/24440.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