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轻机枪(来自比利时的勃朗宁轻机枪)
建国之前的华夏,由于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环境,工业基础科技水平相对薄弱,就算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军事领域,也根本没有能力和当时的世界列强相提并论,即使是曾经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拥有着当时的中华难以比拟的优势。
从武昌起义到北伐战争,从中原大战到全民抗战,数十年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不管是科技或者生产力,其实都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我们的军工武器,还是主要依靠进口和仿制进口,毛瑟枪、马克沁、汤姆逊、捷克式这些久经战火的名枪在几乎大部分的战役中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而这一款来自于比利时的m1930轻机枪在华夏战场上也曾经辉煌一时。
在1917年,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研制了一款自动步枪,采用口径为7.62mm,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射击模式为半自动或者全自动,其设计目的用于为冲锋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援,这就是在日后大名鼎鼎的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也就是比利时m1930轻机枪的原型。
在20世纪30年代,比利时fn公司对仿制生产,改用7.92×57mm口径枪弹,枪的口径从bar的7.62mm扩大到7.92mm,不同于勃朗宁m1918式自动步枪,这种轻机枪在全自动射击时有两种不同的射速,分别为600发/分和350发/分,其设计慢射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弹药的消耗。
为了射击时减少枪管的持续高温,枪管是设计有螺纹状散热片,还配备有气体调节器,用来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全枪质量9kg,于1930年正式定型,称为m1930式7.92mm勃朗宁轻机枪。
fn的m1930轻机枪主要有两种口径,分别为7.65mm和7.92mm,后来,fn在1930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制造出来了d式勃朗宁轻机枪,除了增加了提手和握把,气体调节器上也刻有1~9的分划线。
m1930式轻机枪取消了原版的半自动射击方式,从而成为真正的可以担当班组支援武器的轻机枪,不过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缺点是枪管持续射击时过热,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的功能,另外20发弹匣容弹量有限,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
m1930式轻机枪的装备最多的是比利时的军队,此外芬兰、智利和埃塞俄比亚,还有当时的中国都是这种轻机枪的主要客户。光是在1933年上半年就采购了5000挺,到1937年已经进口了9148挺,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又订购了8000挺,至1939年5月,通过滇湎公路一共运往内地7412挺fnmle30轻机枪,这些轻机枪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
原文标题:勃朗宁轻机枪(来自比利时的勃朗宁轻机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tougao/6986.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