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户投稿

双面胶怎么快速去除痕迹(清除双面胶痕迹的技巧大全)

双面胶带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常见的有无纺布基材双面胶、无基材双面胶、pet双面胶、泡棉双面胶、vhb亚克力胶带等等。双面胶带粘性很强,两面都可以粘东西,不过粘上之后想要去除并不容易。如果想去除泡沫双面胶上的胶水,可以先用温水浸泡抹布再擦拭痕迹位置,一边擦拭一般喷洒洗洁精,一会胶印就会变软很容易去掉。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双面胶知识吧。

双面胶带的种类及用途

1、无纺布基材双面胶

无纺布基材双面胶的粘性及加工性较好,一般长期耐温可达到-10-120℃,短期耐温可达到140℃,厚度一般大约为0.08-0.20mm,适合于铭板,塑胶之贴合,汽车,手机,电器,海棉,橡胶,标牌,纸品,玩具等行业,家电和电子仪器零件组装,显示屏镜片。

2、无基材双面胶

无基材双面胶具有优良的粘合效果能防止脱落而且防水性能优异,加工性能好、耐温性能好,短期可耐温达到204-230℃,一般长期耐温达到80-120℃,厚度一般大约为0.05-0.13mm,适合于铭板、面板、装饰件的粘接。

3、pet双面胶

pet双面胶的耐温性能好、抗剪切性比较强,一般长期耐温达到50-90℃,短期耐温达到110℃,厚度一般为0.048-0.2mm,适合于铭板、lcd、装饰品、装饰件的粘接。

4、泡棉双面胶

泡棉双面胶具有柔软、贴服性好初粘性和持粘性好,抗溶剂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好,一般厚度大约为0.4-3.0mm,短期耐温达到-10-110℃,长期耐温达到50-80℃,适用于空调器、办公家具、通讯产品的粘接,可代替螺丝固定设计,使产品更加美观。

5、vhb亚克力胶带

vhb亚克力胶带,超强粘接力,耐候性优越,防水耐高温性好。一般 厚度0.3—3.0毫米,主要使用在汽车各种 装饰件,五金件的结构性粘接固定,建筑玻璃夹胶和门窗的密封装配,电梯墙板的安装固定,工业各种标识安装固定,家用电器装饰条的固定等等。

6、超耐高温双面胶带

特殊无纺布和无基材料胶带透明,厚度50um,耐温149-260度,主要使用在柔性线路板的回流焊过程中,固定fpc与强化板、fpc与框架,需要耐高温的场所,需要耐汽油及化学腐蚀的场所。

7、导热胶带

优良的导热性和粘接性能,使电子元器件及散热器之间不需要机械固定和液体胶黏剂的固定。广泛使用于芯片,柔性线路板大功率晶体管和散热片或者其他冷却器的粘接。

8、光学透明胶带

高清澈、高透明性,高粘着、高耐候性、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剥离及变质的问题。厚度125um,175um,200um,250um,折射率1.48,透光率99.00,雾度0.8—1.2%。主要使用在电子纸、透明器件黏结、投影屏组装、航天或者军事光学器件组装、显示器组装、光学镜头组装、面板等等的黏结。

双面胶的痕迹怎么去除

泡沫双面胶

1、若是贴在墙上,可以用尖的东西刮开一个小角,接着用手按着那个小角往下撕。这个方法比较累但是不会留下痕迹。

2、若是贴在塑料上,先用毛巾蘸一下热水把泡沫双面胶全部湿透,然后找到小角慢慢地刮掉。

3、若是贴在玻璃上,可以尝试使用去污粉。取一些去污粉放到半湿的抹布上来回多擦拭几次。如果是较硬的印记可以先把印记湿透再用去污粉。

4、先用温水浸泡抹布再擦拭痕迹位置,一边擦拭一般喷洒洗洁精,一会胶印就会变软很容易去掉。

墙上的双面胶

墙上的双面胶比较难去除不能用蛮力要用一些小技巧。

1、先使用指甲油颜料的去光水擦拭看看。因为去光水可以使墙壁原来的颜色跟着脱落。这个方法建议用在不明显的小地方若是大面积、显眼的墙壁不建议使用。

2、用加热的方法使双面胶软化,用吹风机吹一下等到双面胶的粘贴变软可以轻松去掉痕迹。

3、我们可以拿一块沾满醋的干布来覆盖住整个双面胶痕迹的地方,等到双面胶的黏渍完全湿透之后就可以用尺轻松剔除了。

门上的双面胶

1、把一张纸巾浸泡在醋里然后轻轻贴在双面胶上敷三四分钟,让双面胶充分吸收然后轻轻一揭就下来了并且对门没有影响。醋不需要太多只要足够让双面胶湿润就可以了,揭下来后也要擦门用一张干净的纸巾轻轻一印就可以了。

2、在拆双面胶的时候知道会残留那你就用电吹风吹把胶烤热就可以弄下来了。

3、如果是一大片面积的建议用汽油。汽油也是很有用的但是速度要快点,时间长了汽油就挥发了。

4、用一点信钠水一擦就掉或者用油漆稀料也可以。

双面胶带怎么去除两个必杀招

1、电吹风:适用于非塑料、可耐高温的物体表面的双面胶。

2、风油精:适用于各类不能用电吹风的物体的表面。

原文标题:双面胶怎么快速去除痕迹(清除双面胶痕迹的技巧大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tougao/978.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