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答

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

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

1976年来了,历史大势的潮起潮落永远定格在一代人的心中,注定了国家和个人进入了转折时期。

1月份,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病逝,十里长街送总理,作家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呼唤,寄托着亿万人的哀思。4月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冠绝《天安门诗抄》;7月初,德高望重的朱老总离我们远去;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永远难忘的9月9日,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江河呜咽,群山垂泪,举国悲痛。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神州大地“美酒飘香歌声飞”,欲将“理想化宏图”。

上面列举的是国家的大势。那么,在这一年里,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在干什么呢?我们跟着运动学习,开门办学不变,依然很少上文化课,常常到生产小队劳动。

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

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北京召开,我们小学校所有学生默默站立在学校操场上,收听了毛主席追悼会的实况,与中国亿万颗心一样,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9月20日,我们公社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的高潮。全社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开进了我们公社最偏远的,坐落在一个只能看到一线天的山沟沟里的生产大队,我们要大干两个月,在这里修建一条拦河大坝,防止夏季农田被洪水淹没。

就这样,我们打起行李和背包,离开家和父母,被安排在当地的老乡家里住宿,白天参加劳动,主要是捡石头,推土,挖沟等。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学生们都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许多繁重的农活,稚嫩的我们都做过。但是,像这次这样,远离家里两个月,还是第一次。

那是一段与外界隔绝的生活,我们似乎只有用劳动填补一切的空白。半个月左右,还没有成人的我们都进入了疲劳期,开始出现病号。我也病了,获准回家休息3天。

就是我在家休息的那几天,我在村子里看了一部电影《欢腾的小凉河》,与此同时,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

《欢腾的小凉河》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76年初拍摄的。电影的特殊性反应了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后来很快就被叫停了,很多人记忆中可能并没有这么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放映的时间因为错位而有些尴尬:在我们的穷乡僻壤放映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授意者和他们服务的对象已经开始面临着历史的清算,而这部电影影射和批判的邓小平同志,却做为“打不倒的小个子”,后来再次站了起来,并带领中国走上“富起来”的道路。

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按照往常地规律,我们农村上映的电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是这部《欢腾的小凉河》电影的情况却有些反常,几乎没有滞后感,否则,我可能就看不到这部电影。如果我在劳动中没有生病回家,我肯定看不到这部电影,如果看不到这部电影,那么我的记忆中就不会有这部电影的任何位置,也不会把这部电影与我自己,乃至我们国家的命运转折建立起关联。

事实上,10月24日,我们接到通知,要集中收听中共中央的重大决定。在劳动工地上,我们收听了中共中央关于粉碎“四人帮”的决定。广播喇叭把声音传达到每一个参加修建拦河大坝的人的心中。

两天后,大队派来几辆马车,把我们这些疲惫的孩子接了回去。我们回归学校了,逐步告别开门办学,开始了“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攻关登攀之旅。

原文标题:欢腾的小凉河(历史转折期的一部电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wenda/11364.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