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在古义中有着多种含义,例如指代换衣服这个行为,或者是换衣服休息的地方,也可以指代宫女。不过对于比较喜欢看古文小说或者是古装影视剧的朋友们来说,说到更衣恐怕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厕所。而"更衣"一词,确实也是古人上厕所时的一种委婉叫法。
我国的古代人民都比较含蓄、矜持,因此很多他们认为粗鄙的行为,便会找一些其他比较委婉的词语来表示。当然,除了更衣以外,还有其他的词来形容上厕所,例如出恭、如厕、还有我们现代也常用的解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人吃五谷杂粮,也就必然会有排泄行为。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时间点,上厕所也就成了每个人必须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概莫能外。
如厕
但是,古人们受制于认知上的问题,他们认为排泄物是污秽之物、厕所自然也就是污秽之地,正如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一般,他们也就不会如我们现代人一般重视上厕所这个事情,也更不会像我们现代人一般将它作为一个健康问题来讨论。
不过即使再怎么嫌弃,如厕也终究是与人们都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在冗长的历史时期内,古人与"更衣"还是发生了诸多"趣事"。
那些关于厕纸的趣事为何用"更衣"指代如厕?
至于古人为什么将"更衣"指代为上厕所,这一点也并不是随便起的,当中确实是有原因的。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古人上完厕所以后用什么擦屁股呢?虽然古代已有厕纸,但是一来纸张被发明出来是在东汉时期,二来厕纸的产生则是在元朝。那么在此之前,古人们用什么擦屁股?答案是一种叫做厕筹的东西,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感觉,但其实就是木片或者是竹片。为什么称作"筹"呢,因为那个时候记事用的竹简和这个是一样的,只是用途不一样而已。虽然东汉就已经发明出了纸,但是造纸技术还不是那么发达,纸张也还是非常珍贵的。用纸来擦屁股,即便是在唐朝时候,也仍旧只有皇帝或者是王公贵族以及有钱人才用的起。
如厕
到了元朝时期专门的厕纸出现,才算稍稍解了这个尴尬之处,而在明清时期,皇帝的厕纸竟然奢侈到使用丝绸,要知道多少百姓连丝绸都穿不起!所以,在厕纸出现之前,我们便可以想见古人上厕所是非常麻烦的,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连一个小小的厕纸,都如此艰难,更遑论是古人穿的衣服多是长袍,尤其是贵族或者有钱人家(普通的百姓由于经济问题大多穿的都是短打),在如厕的时候,无论怎么小心,还是很容易沾到衣服上,为清洁,只能更换衣服。因而上厕所便有了"更衣"之称。
厕所的发展
最早的厕所是极其简单粗暴的,其实连厕所都算不上,就是挖个坑,埋上土。不过虽然简单粗暴,但总比直接曝光在路上要文明的多。这种粪坑通常情况下是和猪圈在一起的,反正猪也要排泄,刚好一起,省事儿!从周朝到春秋时期使用的一直都是这个方法,而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坑满了之后就由奴隶去填平这。而到了春秋时期的时候,这种坑越挖越大,已经到了可以坑死人的地步。这不是玩笑,是真的!《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侯将食,张(胀),如而,陷而卒。"
厕所模型
大概意思就是晋景公在吃饭之前去"更衣",结果不小心掉进粪坑里,死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堂堂一个诸侯国的君主,竟然是掉进粪坑里死的。令人匪夷所思之余,却也说明了当时虽然厕所已经比较普遍,但是非常简陋,简陋到很容易发生意外。而且晋景公不是唯一一个发生这种意外的人,在当时因为粪坑过于简陋而掉进去致死的还有很多。这种意外发生的多了,就说明这种模式的厕所安全性非常低,于是人们就开始对厕所进行改造升级。于是到了汉朝的时候,不仅厕所已经发展的极为普遍,无论是皇宫还是普通百姓之家,厕所的模式已经和现代的非常相似了。南阳挖掘出土的一个东汉墓里出现了两个并列着的厕所,其中一个便坑前面有一个专门为男性设计的尿槽。由此可见,不仅分男女,而且还非常人性化。不仅如此,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最早的马桶。在秦汉时期,除了最原始的蹲厕以外,还出现了坐式。宋朝的时候,则出现了夜壶,这是为了方便夜里万一起夜上厕所,去茅房又不太方便。到了明清,在权贵阶层马桶是最为常用的。
厕所模型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官房"?光从名字看会认为这是一个官家用的房间,但其实它和房间完全没有关系,而是皇宫里的人用的马桶。在皇宫里是没有公共厕所的,无论是皇帝,还是妃子;还是皇宫里服侍人的宫女、太监、侍卫等等上厕所用的都是马桶,区别只在于叫法以及马桶的做工和材料。
如厕的排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都非常讲究礼仪,如厕也不例外。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私密,并且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污秽的事情,但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权贵们仍然要想办法讲究一下排场的。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很多权贵之家在家里设置非常豪华的厕所;甚至在如厕的时候还有人在旁边服侍。
假如忽然来了一个脸皮薄、又没有享受过这种服侍的客人,那可真的是苦了。毕竟古人比我们现代人讲究多了,脸皮也薄多了,去这样的人家做客怕是要一直憋着回家了。《世说新语》中记载:大富豪石崇的家里的厕所非常豪华,不仅备有甲煎粉、沉香汁,而且在如厕的时候还有身穿华服的侍女在一旁服侍。不知道的走进厕所里还以为进了别人家内室。
如厕
厕所的味道
说到甲煎粉、沉香汁,就不得不说起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厕所的臭味。不管厕所做的再豪华,古人的厕所注定不能和现代人的相比。由于现在都是抽水式的,而且地下排水系统极为发达,所以只要稍微留意一些,厕所里的味道一般不会很重。可能有一些家庭卫生间的通风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常整理,或者是点上一些熏香;放上一些空气清新剂,都可以改善卫生间的味道。而古人一没有现代这样的抽水式、二来他们的下水道系统不如现在发达,所以味道不太好散去。但是这样一来,岂不就是有辱斯文了吗?
所以为了解决厕所里的臭味,古人们也是煞费苦心。元朝的大画家倪瓒就:"厕溷以高楼为之",听起来真的很大手笔,但是初衷也只是为了让厕所里的臭味更好的散出去。毕竟高处的风大,味道散的更快些。但是这属于比较奢侈的一种方法,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的;石崇的用甲煎粉、沉香汁这个方法也不是普通人家随便用的起的。大部分人家还是要走经济实惠的路,比如舞阳公主家里就非常经济节省,在厕所里放一些干枣,并不是让枣吸味,而是这样在如厕的时候,如厕之人就可以把这些干枣塞进鼻孔里,如此就可避免闻到臭味儿了。
马桶
不过这个还闹了个笑话出来,王敦在如厕的时候发现在厕所里放的有干枣,不由分说就拿起来吃个精光。后来才被告知这是拿来干嘛用的,先不说在臭气熏天的厕所里吃东西,光是想一想这个干枣是拿来干嘛用的,以及是不是一次性的,有多尴尬可想而知。如果是一次性的还好用完就扔了,然后换新的、干净的,要是不是一次性的,那就十分酸爽了,必能让王敦反胃许久。
厕所和街头卫生
既然有厕所,而古代又没有现代这样的下水道系统,所以挑粪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不过最早出现也要追溯到唐宋时期了,这个时期的挑粪工人被称为倾脚头。如果仅仅只是看字面意思的话,根本想不到这个工作是和挑粪有关。那么挑走的粪便都去哪里了呢?几乎都被运到乡下,浇灌农田。这样一来,既维持了街道和家庭的干净,同时也很好的利用了粪便。在没有化肥的古代,对于庄稼来说,粪便就是最好的肥料。但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利用行为,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虽然科技和经济进一步发达,可在这方面做得却反而不如唐宋时期。
厕所遗址
明朝和清朝的时候,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说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明清时期的人口数量多,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共设施的基础建设并没有跟得上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尤其是厕所。偌大的一个北京城,公厕的数量少就算了,竟然还要收费。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于是随处大小便者比比皆是,甚至连朝廷当中的官员都带头这样做。那么街上的卫生就可想而知,不仅不雅,而且极其肮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才开始改善。至于很多明清电视剧中的那般干净场面,看看一笑也就罢了。
小结
从古人"更衣"的历程来看,自古以来我国都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哪怕是如厕这件被古代大多数人认为非常污秽的事情上,也不例外。不过,由于古代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各方面的发展远远比不上现代,即便是古代皇帝在如厕方面的享受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却也无法与现代一个普通家庭相比;但是好的一方面是,对于环保以及厕所卫生这些方面,古人们虽有避讳,但也早早就已经产生相关的意识。
马桶
无论是从文献的记载当中,还是曾经出土过的文物当中我们都可以窥见,经过千年的智慧沉积后,古代厕所的形式也已经和现代几无两样,如果硬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我们如今的厕所更加科技化现代化。
原文标题:如厕是什么意思啊(古人解说如厕含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news/18263.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