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藏语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介绍

藏语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介绍

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不丹语和藏语相通吗)

今天,老冯和你聊西藏,陪你一起涨见识哈。

真相一

藏民为何有一妻多夫制?

我们都知道,西藏有一妻多夫制,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同时嫁给兄弟几人。

那么,西藏为什么会有一妻多夫这么奇特的婚姻制度呢?

老冯告诉你答案。

兄弟三人同娶一妻的一个藏民家庭

简单地说,至少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在旧社会时期的西藏,旧时代的政教合一统治阶级,对藏民的征税、征召徭役,都是按“户”为单位的。所以,几兄弟共娶一妻,总人数再多,也只算“一户”,可以少交很多税、可以少做很多徭役。说白了,这是很简单的经济计算问题。

原因之二:穷。是的,西藏自古以来,就不是富裕之地。藏区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些藏民的家庭,兄弟几个人,各自都娶不起老婆,但是,于是,兄弟几人合伙娶一个妻,就成为一个解决方案。

原因之三:不愿分家。是的,藏民当中有这么一个观念,认为几兄弟分家之后,家庭的财产稀释了,所以,几兄弟各自娶妻、然后分家,一部分的藏民是不认可这种生活方式的,他们认为:这不利于家财的聚集,所以,藏区有这样的谚语:“一家分开,乞丐一堆”。由于藏区存在这样的观念,那么一妻多夫的制度,自然就产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有《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对婚姻法进行变通,所以,在藏区一妻多夫,不算犯法。

真相二

什么是仁波切?

仁波切,其实是藏语单词(拉丁化:rinboqe)“上师”的汉语音译。

是的。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上师。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所谓“上师”,就是在佛学上有造诣的大学者,是这个意思。

说得更清楚一些,仁波切,大概相当于汉语里的“高僧”、“大法师”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这么回事。

真相三

什么是唐卡?

“唐卡”其实也是音译,它是藏语单词(拉丁化:thangka)的汉字音译。

“唐卡”的意思是指:刺绣在布、绸、厚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美术品类。

唐卡最常画的题材是藏传佛教相关

那么,故弄什么玄虚呢?画就是画嘛,为何偏偏要叫唐卡呢?

答案是这样的:不是我们故意管它叫唐卡,而是藏民自己叫它唐卡,我们只是翻了个音译而已。

而且,如果不叫唐卡的话,就得叫它“藏族绘画”,其实也是一个新词,所以,一样的麻烦,没什么区别,相反,叫唐卡,还显得它与众不同,而且,藏族的绘画风格和材料,确实与众不同,所以,给它安一个专用词,没毛病。

真相四

扎西德勒是什么?

藏族同胞的问候语“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呢?

扎西德勒,藏语单词(拉丁化:bkrashisbdelegs)。

其中“扎西”是好运的意思,“德勒”则是幸福快乐的意思。

整合在一起之后,扎西德勒,大概理解成汉语的“吉祥如意”,是这个意思。

真相五

藏文是谁创造的?

藏文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公元7世纪的时候,西藏这个地方,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名叫吐蕃帝国。

吐蕃帝国的皇帝,名叫松赞干布。

对,就是娶了文成公主的那个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派了一个名叫吞弥·桑布扎的藏族大臣,到古印度去学习梵文。

吞弥·桑布扎去了古印度学完梵文,学成回到吐蕃帝国,然后,吞弥·桑布扎参照梵文字母,创造了藏族的文字。

第一行是藏文“唵嘛呢叭咪吽”,第二行是同一个意思的兰札体梵文

是的,藏文,其实是吞弥·桑布扎创造的,而且是参照梵文的字母,来创造的,所以,藏文和梵文,有一定的渊源。

真相六

藏民有姓氏吗?

在这一点上,藏族和维吾尔族、蒙古族类似。

是的,藏民,一般没有姓。

不过,这事并没有绝对。

有一部分藏人的名字中,有类似于姓氏的家族名称,也叫“房名”,这一类的藏人,以贵族出身的藏民最为典型。

例如:阿沛·阿旺晋美。

在这个人名里,“阿旺晋美”是他的名字。“阿沛”则是藏族一个古老的贵族的名称。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藏人,把喇嘛庙的名称,冠到名字之前,例如: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这个“热振”就是一座喇嘛庙的名称。不过,这和一般意义上的“姓”,还是不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藏民,只有名字,没有姓氏,或者虽然有隐藏的姓氏,但是一般在生活中,并不强调。

举个例子,唱《高原红》的藏族歌手容中尔甲,他并不姓“容”。“容中尔甲”是“永远胜利”的意思,这四个字,就是他的名字。没有姓。

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不丹语和藏语相通吗)

容中尔甲,一个完整的藏民名字,意思是:永胜

还有前段时间红的一塌糊涂的藏族小伙丁真,他的全名叫“丁真珍珠”,意思是“勤劳的传承者”,丁真不姓丁,“丁真珍珠”就是他的名字,没有姓氏。

“丁真珍珠”是他的完整名字,意思:勤奋的传承人。没有姓

再如,歌手韩红的母亲是藏族,韩红在户籍上属于藏族,韩红的藏文名字叫“央金卓玛”,是“妙音女神”的意思,而韩红的母亲,一个藏族女子,名叫雍西,也没有姓。

鲜为人知的是,韩红其实是藏族,她的藏名是:央金卓玛

真相七

青稞是什么东西?

我们都知道,藏区有一种庄稼,名叫青稞。

可是,到底这个“青稞”,是个什么东西呢?

简单地说,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变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裸大麦”。

青稞庄稼

青稞,和中国北方的小麦相似,但是不一样,和南方的水稻,那就完全是不同的物种了。

是的,青稞,是大麦的一个变种,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是大麦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但不是中国北方的小麦。

青稞的米粒

青稞,是我们藏族同胞的主要农作物。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藏民不种植小麦和水稻呢?

答案是:西藏的水土气候等条件,更适合种植青稞。

藏民收割青稞

真相八

藏民的主食是什么?

我们藏族同胞的主食,是一种名叫“糌粑”(zānba)的东西。

这个“糌粑”,又是什么东西呢?

糌粑,藏民的主食

“糌粑”,就是青稞制成的面粉做成的。

一般的做法是这样的:

把青稞的米粒炒熟,然后磨成粉,然后呢,在碗中倒入奶茶,放入青稞面粉,再添点酥油、糖、青稞酒等各种配料,用手指在碗中拌匀,捏成一团一团,这就可以吃了。

用手指把青稞粉和调味料捏成团,就成了糌粑

“糌粑”是藏民的主食。

真相九

酥油茶是什么东西?

那么,我们藏族同胞平时喝的“酥油茶”,又是什么东西呢?

简单地说,酥油茶,就是藏族版本的奶茶。

酥油茶,藏民版本的奶茶

酥油茶的做法,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藏区的牦牛,产的奶,制成奶油,叫做“酥油”。

然后,把酥油和茶叶一起煮水,就成了酥油茶了。

当然了,这是最简单的做法,还有更复杂版本的做法。

藏民的酥油,牦牛的奶油

真相十

喇嘛辩经辩什么?

我们曾经在旅游电视频道上,看到过西藏的喇嘛辩经,手舞足蹈,拍手掌,就像吵架一样。

然而,喇嘛辩经,他们都在辩论什么呢?

喇嘛在辩经

老冯给你说个简单的例子:

喇嘛a:红花是红色的吗?

喇嘛b:红花没有颜色,色即是空,红色是人的意识对它的解读。

喇嘛a:(击掌回答)你中计了!根本就没有“花”!所谓花,只是自然界元素临时组合的一个幻象而已。

喇嘛b:(击掌回答)你错了!根本不存在“我中计”这种事,因为“我”根本不存在,所谓“我”这是人的意识对宇宙产生分别心的一种误解,不存在一个和大自然分别的、独立存在的“我”。“我”也是一个幻象。那么,既然不存在“我”,也就不存在“我中计”这件事。

注意,这里举的这个例子,只是极度浅显的简单易懂版。

喇嘛们日常的辩经,辩的内容,比这个还要更深奥,都是佛学的深度问题,不学佛的人,多说无益,说了也不懂。

真相十一

什么是活佛?

其实,藏区并没有“活佛”一说,准确的叫法,是“祖古”(拉丁化:zhugu)。

所谓“活佛”,是汉语为了方便理解,创造出来的翻译词汇。

藏民相信,藏传佛教有的大师,圆寂之后,会转世投胎。

于是,大师圆寂之后,后人找到这个“转世”的儿童,认为这个儿童,是前不久圆寂的大师投胎转世的。

被认为是大师死后转世的藏族儿童

通常自己的孩子被认定是大师转世,父母都会高兴,一般都会同意,让孩子出家。

这种被认为是转世而来的修行人,在藏区叫做“祖古”,意思是“再次来到人间修行的人”。

这种人,汉人管他们叫做“活佛”。

而事实上,这些“活佛”都是凡人,一样要吃喝拉撒,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可以呼风唤雨、大显神通的活神仙。

真相十二

为什么藏族女孩那么多“卓玛”?

藏族的女孩子,确实有很多人叫卓玛。

虽然,并不是每个都叫卓玛,但是,叫卓玛的确实较多。

藏族女歌手,降央卓玛

那么,为何有那么多的藏族女孩叫“卓玛”呢?

答案是:图个吉利。

藏语中的“卓玛”,指的是古印度神话的一个女神,叫做“度母”,这个神,可以救苦救难,可以满足信众的愿望。依据藏传佛教说法,度母(卓玛)可以度16种苦难。

度母,藏语叫卓玛,是古印度神话的女神

度母(卓玛)在藏区,是深入民心的一个女神大v,和观音菩萨在汉人心中的地位,是类似的,所以,为了图吉利,许多藏民都喜欢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卓玛”(度母)。

真相十三

什么是转经筒?

我们说,藏民手中那个转经筒,到底是干嘛用的呢?

原来,藏民相信:用手把转经筒转一回,就等于念诵了一遍佛经。

也就是说,藏民在古早的时候,大家无时无刻,虔诚地念诵佛经,一遍又一遍,后来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转经筒”,说用手摇一圈,就等于嘴巴念诵了一遍佛经。

藏民一看:终于可以偷懒了,简直不要太爽,于是,转经筒风靡藏区,几乎是人手一筒,一代传一代,直至今日。

不过,除了“偷懒”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藏民不是每个都识字。不识字的藏民,背诵佛经会有困难,所以,对于不识字的藏民来说,转经筒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福音,可以省很多事。

真相十四

布达拉宫是怎么回事?

拉萨的布达拉宫,它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是:松赞干布叫人建的。

是的,当时,藏区气候回暖,庄稼高产,吐蕃帝国强大,皇帝松赞干布,在拉萨的一座山顶上,建造了这个宫殿。

为什么要建造在山顶上呢?答案很简单:为了军事防御。

当时,梵文有个词叫“potalaka”,指的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是“光明岛山”的意思,松赞干布就拿这个词,给他建造的这座宫殿命名,汉字音译叫“布达拉宫”,实际上就是“光明岛山大宫殿”的意思。

松赞干布有两个主要的伴侣:

一个是当时尼婆罗王国(今天尼泊尔)的公主,名叫尺尊公主。

另一个,就是大唐的皇亲国戚,文成公主。

从左到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尺尊公主

然而,松赞干布的女人,其实还不止两个,藏地的史料记载,松赞干布除了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之外,还有三个女人。

换句话说,松赞干布,一共有五个女人。

然而,文成公主嫁过去,也未必很介意这事,因为在古代,皇帝有多个女人,是正常现象,这一点,想必文成公主在入藏之前,应该早就有心理准备。

好了,老冯今天和你聊到这。明天再和你聊。如果你有收获,记得分享给你的亲友。


点歌机之家 变美精选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