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香山寺海拔多高i
根据记载香山寺海拔在400~500米。
香山是平顶山一座历史名山,位于平顶山新华区与宝丰县交接处。
平顶山历代史志文献中均有记载。
“中国南来两千里,自汴而西数百里,放一山东出,为香山也”。
“嵩岳之南,去汝州宝丰县二十余里,三山并列,其中峰壁立万仞,巍然突出者香山也!”其东边山脉为东西走向,绵延30公里,自东向西有焦赞山、马棚山、平顶山、洛凫山、擂鼓台、龙山,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其中擂鼓台海拔505米,是其中的最高峰。
其西红石山海拔322米。
南部丘陵区有应山、舒山、凤凰山、九里山等山峰,海拔均在130~200米之间。
追溯到明末清初,包括香山在内的这一段山脉还是“万柏森耸,蓊郁青翠”,“郁木翠林,芳草遍野”。
是不可多得的清净修行之地。
后来植被遭到毁坏,现在正处于恢复过程中。
香山寺就座落于香山山峰上,历史上香山寺长期归属汝州和宝丰管辖,史志文献多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
它东距老城区16公里,南距新城区3公里,周围有行政乡焦点、薛庄、周庄、闹店、李庄乡,与龙门口、郏山阳、边庄、连庄、上曹庄、下曹庄、王庄、张沟、大张庄等村庄毗邻,外连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在古代,位于香山西南十里之外为宛洛古道,而山北十几里便是汴洛要道,与洛阳、汝州、南阳、襄阳和荆州贯通,为交通要塞,实际上处于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荆襄文化相互交融的通道上。
香山寺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区域,历来是都洛阳王朝的京畿之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香山成为中原佛教最先向外辐射发展的地区。
历史选择了平顶山香山寺。
“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
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是观音菩萨修道之地,为天竺佛教圣地之一。
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来到中国。
我国最早的香山即父城香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香山)。
元好问在《东游略记》中《梁县香山寺记》中载,“该寺建寺之初,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山川甚似彼方香山。
”遂仿照天竺佛教圣地香山,建寺供奉观音菩萨,初名“香山菩萨寺”,后简称“香山寺”。
香山寺所在火珠山也时称“香山”,因此,香山与香山寺是“真香山”、“真香山寺”。
在民间,亦有香山得名的其它优美传说。
香山寺具体建于何朝,史无明确记载,平顶山市地方史家经过多年研究,根据方志记载及碑刻资料,根据现存香山寺建筑模式、建寺地理环境及佛教发展史背景,综合考证得出结论:河南平顶山香山寺始建东汉末期,大约在光和年间,时间上晚白马寺百余年,迄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香山寺的创建是东汉佛教发展的结果。
今平顶山香山寺仍具有东汉寺院建筑模式曼陀罗式特征。
平顶山香山寺1800多年来,毁建废兴,历经兵火战乱和自然灾害,宋、元、明、清多次扩建至今仍保持着以塔为寺院中心的汉代佛寺建筑模式特征,这是香山寺建于东汉时期的实物证据。
平顶山香山寺是一座历史名寺,肇始汉魏,唐宋繁荣,元明时达于极盛。
据碑刻记载:宣宗大中元年,香山寺奉敕重建,范琼为香山寺大悲菩萨身作塑像,并作法华经变壁画。
宋绍圣四年(1097),朝廷颁旨,明确香山观音禅院四至,以及下院鲁山天宁观音禅院四至等田产,并立四至公据碑。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与奉国上将军、河南路统军使、附马都尉、上护军广平郡开国侯乌林答天赐,捐资重建香山观音禅院。
元至元十五年(1278)八月十八日,香山寺根据皇帝圣旨,立《香山寺地界公据碑》,确定香山寺四至。
明天顺二年(1458),住持觉慧本然赴京给领礼部扎符,奏请寺额,英宗皇帝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额,山与寺益显,香火大盛。
清顺治十三年(1656),重修香山寺,内院掌秘书院事,太傅兼太子太师、大学士范文程撰《香山大悲观士音菩萨大普门禅寺重修碑》,立于观音大士塔东北角。
平顶山香山寺的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了中原香山观音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中华佛教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香山寺地处中原腹地,文化融合与交流比较迅速,但兴废更迭,屡毁屡建。
自其诞生后,不断发展,并继续向外传播,对中华汉化观音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中华汉化观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发祥地地位,并且这种地位得到了举世认同。
原文标题:平顶山香山寺收门票吗 平顶山香山寺海拔多高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tougao/34832.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