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
《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
邵阳市第十中学朱萍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通过练习,掌握朗诵诗歌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的内容,并运用象征手法,说说由图片产生的联想。这些事物司空见惯,很平常很不起眼,但它们有时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现代诗《一片槐树叶》。看看诗人纪弦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寄托他深厚的情感的。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读完这首诗的第一感觉。
明确主题:思乡
2、指名朗读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明确朗读感情基调:深沉深感舒缓
3、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
4、播放配乐诗朗诵。
提示:注意怎样把握重点词语的语气语调。
三、精读分析
1、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片槐树叶”前加上非常复杂的修饰成分?
明确:“全世界”指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重视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伤感之情;“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形状、颜色。
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思国,心情矛盾复杂。
2、教师范读第二节,故意省去重点词语,由学生体味原诗的情感。
示例:忘了是在哪儿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损坏。
明确:“江南”、“江北”,作者行遍大江南北,不管这片叶子是从哪里捡来,
都是来自国故,是祖国的象征。
“古老的诗集”,也许指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
“些微的损坏”,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一分
一毫。(言之有理的观点均可给予肯定)
3、指名朗读第三节,其他同学用第三人称描述诗人手捧槐树叶时的神情和动作。(学生讨论、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4、根据刚才各位同学的描述,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读,手持道具“叶子”,深情朗诵全诗。(配乐)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5、听名家示范朗读,加深理解。全体同学起立,手持自制道具“叶子”,配乐朗读全诗。
6、结尾处的省略号有何含义?
省略了回到故乡后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拓展训练
诗人想要“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展开你的想象,假如诗人回到了故国的怀抱,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散文的语言描述一下。
教师示例:
原诗: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改:不经意间,我打开那本尘封已久的诗集,一片叶子悄然滑落。哦,这是故园的槐树叶呀,薄薄的、浅灰黄色的,在阳光的穿透下,薄如蝉翼。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叶片,泪眼朦胧中,依稀可见叶片上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五、作业
一棵孤独的树,一朵含苞的花,一地枯黄的叶,一轮凄清的月,是否也曾触动过你心底最柔软的一部分呢?
请仿照《一片槐树叶》,学写一首诗歌。选择某个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加以描绘渲染,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
原文标题:《一片槐树叶》教学设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zjingsheng.com/wenda/34917.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豪运号」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